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下列不利于这种转变的是()。A.提高银行基准利率,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B.坚持有保有压,化解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兼并重组C.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等技术D.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下列不利于这种转变的是()。
A.提高银行基准利率,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B.坚持有保有压,化解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C.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等技术
D.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B.坚持有保有压,化解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C.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等技术
D.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参考解析
解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由此可见,B、C、D项都是有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措施,只有A项明显与产业升级、改造无关。
相关考题: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三大转变。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转变?() A.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B.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C.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D.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下列不利于这种转变的是:( )A.提高银行基准利率,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B.坚持有保有压,化解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兼并重组C.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等技术D.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弱化了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更注重中长期规划。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D.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土战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A、《中围制造2015》B、《中国制造2020》C、《中国制造2025》D、《中国制造2030》
要全面落实()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A、“中国制造2017”B、“中国制造2020”C、“中国制造2022”D、“中国制造2025”
2017年11月23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对该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A、中国创新制造B、中国制造C、中国制造2025D、中国制造2030
多选题关于《中国制造2025》,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B《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C《中国制造2025》要求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D《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E《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F根据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步骤,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单选题要全面落实()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A“中国制造2017”B“中国制造2020”C“中国制造2022”D“中国制造2025”
单选题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土战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A《中围制造2015》B《中国制造2020》C《中国制造2025》D《中国制造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