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结构受一逆时针转向的力偶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B的反力FB的作用线应该是:A. FB沿水平线 B. FB沿铅直线C.FB沿B、C连线 D.FB平行于A、C连线

图示结构受一逆时针转向的力偶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B的反力FB的作用线应该是:

A. FB沿水平线 B. FB沿铅直线
C.FB沿B、C连线 D.FB平行于A、C连线


参考解析

解析:提示:AC为二力构件,A、B处的约束力应构成一力偶与主动力偶M平衡。

相关考题:

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支座为( )。 A. 可动铰支座B. 固定铰支座C. 固定端支座D. 以上都不是

()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其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处于单向受压荷载作用。 A、固定端支座B、滚动铰支座C、固定铰支座D、固定球铰支座

图示结构在水平杆AB的B端作用一铅直向下的力P,各杆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FA的作用线应该是:A. FA沿铅直线 B. FA沿水平线C. FA沿A、D连线 D. FA与水平杆AB间的夹角为30°

图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m1和m2,其大小均为100kN * m,支架重力不计。支座B的反力FB的大小和方向为:

图示结构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作用线(  )。A.沿铅直线B.沿A、B连线C.沿A、C连线D.平行于B、C连线

图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m1和m2,其大小均为100kN·m,支架重力不计。支座B的反力RB的大小和方向为( )。

图示结构受一水平向右的力P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大小为( )。

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A.过A点平行力PB.过A点平行BG连线C.沿AG直线D.沿AH直线

图示结构在斜杆CD的中心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P,杆AB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作用线应该是( )。A.RA.沿水平线B.RA.沿铅垂线C.RA.沿A.、D.连线D.无法判断

图示水平简支梁AB上,作用一对等值、反向、沿铅直向作用的力,其大小均为P,间距为h,梁的跨度为L,其自重不计。则支座A的反力FA 的大小和方向为:

三铰拱上作用有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二力偶,其力偶矩大小为M,如图所示。略去自重,则支座A的约束力大小为:

图示三铰刚架右半部作用一顺时针转向的力偶,刚架的重力不计。如将该力偶移到刚架的左半部上,两支座A、B的反力FA、FB将有什么变化?A. FA、FB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变 B. FA、FB的方向会变,但大小不变C. FA、FB的大小不变,但方向会变 D. FA、FB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A.过A点平行力P B.过A点平行BG连线C.沿AG直线 D.沿AH直线

图示结构A支座反力偶的力偶矩MA为(下侧受拉为正): A.-ql2/2/2B.ql2/2C.ql2D. 2ql2

图示结构A支座反力偶的力偶矩MA为:A. 0B.1kN * m,右侧受拉C. 2kN * m,右侧受拉D. 1kN * m,左侧受拉

图示一结构受两种荷载作用,对应位置处的支座反力关系应为: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竖向反力相同,水平反力不同D.水平反力相同,竖向反力不同

图示结构A支座反力偶的力偶矩MA为(下侧受拉为正): A.-ql2/2/2 B.ql2/2 C.ql2 D. 2ql2

三铰拱上作用有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两个力偶,其力偶矩大小为如图4-12所示。略去自重,则支座A的约束力大小为( )。

图4-19所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转向相反、大小相等且不为零的力偶m1和m2,支架自重不计。则支座B的约束力为( )。A. FB = 0 B. FB的作用线沿水平方向C. FB的作用线平行于D、B连线 D. FB的作用线平行于C、B连线

图4-8所示结构在斜杆CD的中点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F,杆AB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约束力FA的作用线应该是( )。A.沿水平方向 B.沿铅垂方向 C.沿A、D连线 D.无法判断

单选题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支座为()。A固定铰支座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D都不是

单选题()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其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处于单向受压荷载作用。A固定端支座B滚动铰支座C固定铰支座D固定球铰支座

单选题图示结构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FA的作用线应该是:()A FA沿铅直线B FA沿A、B连线C FA沿A、C连线D FA平行于B、C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