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藏高原中部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少研究认为高原中部在3500 万年前已经达到了4500 米的高度。然而近日,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 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研究团队由此推测:在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 米,并未隆升,这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 万年。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A.目前,人们还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 万年前的植物化石B.这些化石,加上早期已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显示出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C.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海拔超过2500 米,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D.在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里生长着棕榈,而峡谷两侧则是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

关于青藏高原中部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少研究认为高原中部在3500 万年前已经达到了4500 米的高度。然而近日,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 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研究团队由此推测:在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 米,并未隆升,这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 万年。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目前,人们还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 万年前的植物化石
B.这些化石,加上早期已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显示出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
C.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海拔超过2500 米,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D.在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里生长着棕榈,而峡谷两侧则是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

参考解析

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并未隆升。
论据: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
2500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
本题的论点讨论的是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而论据讨论采集的大型棕榈化石情况,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且提问方式为“需要补充的前提”,优先考虑搭桥。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而论点说的是2500万年前的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二者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说明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与题干讨论的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无关,因此该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C项:说明棕榈科植物只能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存活,那么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必须不超过2500米,才能形成棕榈化石,因此该项是搭桥项,当选;
D项: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峡谷两岸的海拔高度与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无关,该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相关考题:

冬季北半球对流层中部的主要槽区分布在()。 A、亚洲东岸B、青藏高原北部C、北美东部D、欧洲东部

请给下列消息拟制一条单行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最近联手发现,距今4万―3万年前后,青藏高原就可能已有人类活动,并深入到了高原腹地。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严酷,人类何时开始登上这片荒原,一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等关注的焦点。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等3位科学家,通过研究分析产自藏北高原色林错湖的旧石器石制品的原生地层,认定其为古湖滨阶地,成于距今4万―3万年的末次冰期间冰阶,也就是这批石器的年代。同时,通过与前人研究及其他研究手段对照,显示人类可能在该时间段已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之前,人类学家认为藏族人是世界上最早永久占据高海拔地区的现代人,大约在距今5万―2.5万年已涉足西藏,比南美安第斯人占据安第斯高原的年代要早得多。色林错旧石器可以为此推测提供实证。科学家同时发现,色林错石器表现出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相当于晚更新世早期,年代不晚于距今3.5万年)文化风格,暗示着藏北早期人类的出现可能与晚更新世早期的人类迁徙浪潮有关。晚更新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地理大扩张时期”,晚期智人不但横贯旧大陆,还首次踏上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的亘古荒原。位于亚洲交通“十字路口”的青藏高原,理应不会“置身事外”。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藏北高原发现史前人类遗址不下20处,但遗物大多采自地面,时代难以确定。此次研究表明,4万―3万年前后的青藏高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环境、气候很好,气温可能要比现在高2―3摄氏度。这个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新证据,而且研究发现地点位于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意义更大。色林错石器表现出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风格,和所谓的“文化西来论”无关。实际上,早期人类一直处于不断反复迁徙的过程中,迁徙的动力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环境变化首先影响植被分布变化,植被又影响动物。而食草动物又是当时以打猎为生的人类的主要食物,因此人类随着动物群的迁徙反复迁徙、扩散,并在双向交流中不断融合发展。这种风格的石器出现在藏北高原,就是早期人类大迁移的生动证据。另外,不久前在拉萨西北的河谷山坡上发现的人类手印、足印和火塘遗迹,可能暗示进入末次盛冰期(距今2.3万―1.3万年)时人类并未离开高原。联系人类学家的推测,这些早期人类可能就是今天藏族人的祖先。当然,目前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旧石器考古材料还十分稀少,尚无人类化石记录,要准确地复原人类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史的时机还未成熟。我们期待更多的新发现。(记者 余建斌 点评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黄慰文)

藏獒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猛犬,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其性格刚毅,力大凶猛,是世界上唯一敢与野兽搏斗的犬,因此被赋予“东方神犬”的美誉,在西藏被称为活佛的坐骑。藏獒虽然凶猛,但对主人却特别忠诚,为藏民护牧、看家、守院。藏獒是由1000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6000年前才被人类驯化,古人称它是“天狗”。根据这段文字,下面关于藏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藏活佛出行时乘坐的坐骑是被驯化后的藏獒B.古藏獒6000年前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C.藏獒是犬类中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D.藏獒是由1000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变而来的

最早的古猿生存年代是什么?()A.3000-2500万年前B.3500-3000万年前C.4000-3500万年前D.4500-4000万年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关于青藏高原,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A.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的主体区域B.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型河流的发源地C.青藏高原影响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形成D.青藏高原分布的湖泊群总体持续缩小

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道地药材柴胡的主产地是()。A、广东、广西、海南B、河南C、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部D、青藏高原地区E、浙江

试述青藏高原研究的进展和争论。

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

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A、自然区B、青藏高原大区C、欧洲东部大区D、亚热带大区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A、海拔500米以下B、海拔500-1000米C、海拔1000-2000米D、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是()A、非洲中部湖区B、青藏高原湖区C、北美五大湖区D、芬兰境内湖区

中国及邻区共划分出()几个地震亚区。A、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B、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C、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D、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

填空题西风带长波槽主要有()大槽、()大槽、太平洋中部大槽、青藏高原西部低槽。

多选题根据化石资料,科学家们认为:约400万年前古猿进化为(),约250万年前出现了(),约200万~25万年前是(),约25万年前是(),直到约10多万年前出现了现代人。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猿人)D智人

问答题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最近联手发现,距今4万―3万年前后,青藏高原就可能已有人类活动,并深入到了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严酷,人类何时开始登上这片荒原,一直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等关注的焦点。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等3位科学家,通过研究分析产自藏北高原色林错湖的旧石器石制品的原生地层,认定其为古湖滨阶地,成于距今4万―3万年的末次冰期间冰阶,也就是这批石器的年代。同时,通过与前人研究及其他研究手段对照,显示人类可能在该时间段已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 之前,人类学家认为藏族人是世界上最早永久占据高海拔地区的现代人,大约在距今5万―2.5万年已涉足西藏,比南美安第斯人占据安第斯高原的年代要早得多。色林错旧石器可以为此推测提供实证。 科学家同时发现,色林错石器表现出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相当于晚更新世早期,年代不晚于距今3.5万年)文化风格,暗示着藏北早期人类的出现可能与晚更新世早期的人类迁徙浪潮有关。晚更新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地理大扩张时期”,晚期智人不但横贯旧大陆,还首次踏上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的亘古荒原。位于亚洲交通“十字路口”的青藏高原,理应不会“置身事外”。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藏北高原发现史前人类遗址不下20处,但遗物大多采自地面,时代难以确定。 此次研究表明,4万―3万年前后的青藏高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环境、气候很好,气温可能要比现在高2―3摄氏度。这个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新证据,而且研究发现地点位于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意义更大。 色林错石器表现出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风格,和所谓的“文化西来论”无关。实际上,早期人类一直处于不断反复迁徙的过程中,迁徙的动力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环境变化首先影响植被分布变化,植被又影响动物。而食草动物又是当时以打猎为生的人类的主要食物,因此人类随着动物群的迁徙反复迁徙、扩散,并在双向交流中不断融合发展。这种风格的石器出现在藏北高原,就是早期人类大迁移的生动证据。 另外,不久前在拉萨西北的河谷山坡上发现的人类手印、足印和火塘遗迹,可能暗示进入末次盛冰期(距今2.3万―1.3万年)时人类并未离开高原。联系人类学家的推测,这些早期人类可能就是今天藏族人的祖先。 当然,目前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旧石器考古材料还十分稀少,尚无人类化石记录,要准确地复原人类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史的时机还未成熟。我们期待更多的新发现。(记者余建斌点评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 (新华网2007年08月20日11:21:02来源:人民日报)请给这则消息拟制一条单行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

多选题中国及邻区共划分出()几个地震亚区。A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B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C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D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

单选题根据地质学家的估算,青藏高原在上升过程中的上升速度是()。A1.2米/万年B12米/万年C120米/万年D1200米/万年

单选题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A海拔500米以下B海拔500-1000米C海拔1000-2000米D海拔4000米以上

单选题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什么时间?()A古近纪B新近纪C第四纪

单选题最早的古猿生存年代是什么?()A3000-2500万年前B3500-3000万年前C4000-3500万年前D4500-4000万年前

单选题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A北部B南部C中部D东南部

单选题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是()A非洲中部湖区B青藏高原湖区C北美五大湖区D芬兰境内湖区

问答题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判断题高原隆升争论的焦点是青藏高原什么时候开始快速隆起以及青藏高原何时达到最大高度A对B错

填空题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