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于射野中心轴的水下10cm深度平面内,90%与50%等剂量曲线包围的面积之比”描述的指标是()A、均匀性B、半影C、对称性D、稳定性E、品质指数
“垂直于射野中心轴的水下10cm深度平面内,90%与50%等剂量曲线包围的面积之比”描述的指标是()
- A、均匀性
- B、半影
- C、对称性
- D、稳定性
- E、品质指数
相关考题:
射野均匀性是指A、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8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任意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B、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5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C、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8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内某点的剂量之比D、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9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E、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8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
楔形照射野的楔形角是A、楔形滤过板的实际楔角B、楔形滤过板照射时的放置角度C、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D、10cm深度的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E、10cm深度的等剂量线与1/2野宽的交点连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
模体中散射最大剂量比(SMR)定义为A、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的有效原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B、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之比C、射野内任一点的有效原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D、射野内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之比E、射野内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
楔形照射野的楔形角是:A、楔形滤过板的实际楔角B、楔形滤过板照射时的放置角度C、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D、10cm深度的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E、10cm深度的50%等剂量线与1/2野宽的交点连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
下列对几个物理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百分深度剂量表示的是体模内射野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参考深度处的剂量率之比B、组织空气比表示的是体模内射野中心轴上某点的剂量率与射野中心轴上同一点的"空气中小质量的水的剂量率"之比C、组织模体比表示的是空气中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模体育中射野中心轴上参考深度处的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比D、准直器散射因子表示的是射野在空气中的剂量率与参考射野(一般为10cm×10cm)在空气中的剂量率之比E、总散射因子表示的是射野在模体中的剂量率与参考射野(一般为10cm×l0cm)在模体中的剂量率之比
楔形角的定义是()A、50%等剂量线同垂直于水平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B、50%等剂量线同射野中心轴之间的夹角C、50%等剂量线同垂直于射野中心轴的直线之间的夹角D、50%等剂量线同体表曲线之间的夹角E、50%等剂量线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为()A、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表面剂量的百分比B、射野中心轴上模体表面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C、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模体最大深度剂量的百分比D、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E、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参考点处剂量的百分比
单选题楔形照射野的楔形角是指( )。A楔形滤过板的实际楔角B楔形滤过板照射时的放置角度C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D10cm深度的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E10cm深度的等剂量线与1/2野宽的交点连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
单选题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为()A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表面剂量的百分比B射野中心轴上模体表面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C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模体最大深度剂量的百分比D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E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参考点处剂量的百分比
单选题楔形照射野的楔形角是()。A楔形滤过板的实际楔角B楔形滤过板照射时的放置角度C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D10cm深度的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E10cm深度的等剂量线与1/2野宽的交点连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