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6岁。体检胸片发现前纵隔中部类圆形肿块影,MRI提示囊性肿块,含脂肪成分。最可能的诊断为()A、甲状腺瘤B、胸腺瘤C、淋巴瘤D、畸胎瘤E、神经源性肿瘤

患者,26岁。体检胸片发现前纵隔中部类圆形肿块影,MRI提示囊性肿块,含脂肪成分。最可能的诊断为()

  • A、甲状腺瘤 
  • B、胸腺瘤 
  • C、淋巴瘤 
  • D、畸胎瘤 
  • E、神经源性肿瘤 

相关考题:

后前位胸片在纵隔旁有一肿块,肿块边缘与纵隔边缘的夹角为锐角,定位诊断为:( )A、前纵隔肿瘤B、中纵隔肿瘤C、后纵隔肿瘤D、肺内肿瘤E、胸膜肿瘤

患儿女,2岁。经常感冒咳嗽,不发热。胸部X线胸片发现纵隔内多个界限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影,内无液平。血常规检查正常。诊断首先考虑A、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B、肺结核C、先天性膈疝D、先天性纵隔型肺囊肿E、先天性肺内型肺囊肿

患者,26岁。体检胸片发现前纵隔中部类圆形肿块影,MRI提示囊性肿块,含脂肪成分。最可能的诊断为()。A.甲状腺瘤B.胸腺瘤C.淋巴瘤D.畸胎瘤E.神经源性肿

男性,18岁。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第6胸椎旁有一直径约6cm圆形肿块影。根据患者情况,最可能的诊断是A. 支气管囊肿B. 纵隔甲状腺肿C. 神经源性肿瘤D. 畸胎瘤E. 胸腺瘤

患者男,37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患者前上纵隔可见一个椭圆形、无分叶的孤立性块影。胸部CT增强扫描:该肿块影得到迅速增强。关于该病的治疗方式,叙述错误的是()A、外科切除或局部放射治疗B、糖皮质激素治疗C、特异性单抗治疗D、抗病毒治疗E、IL-10拮抗剂治疗

1岁患儿,发现中上腹部肿块,体检为上腹部圆形肿块,质中偏硬,B超为囊性肿块,X线平片可见明显骨样团块钙化,VMHVAFP检测均正常。治疗原则为()A、早期手术B、放射治疗C、化疗D、注射疗法E、观察等待消退

患者男,37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患者前上纵隔可见一个椭圆形、无分叶的孤立性块影。胸部CT增强扫描:该肿块影得到迅速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淋巴瘤B、胸腺瘤C、神经纤维瘤D、巨大淋巴结增生E、畸胎瘤

患者男,25岁,反复咳嗽、咳痰、发热1个月余,有吸烟史7年。抗炎治疗无效。查体: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辅助检查:白细胞11.4×106、中性粒细胞0.763%、血沉:31mm/h,其他均(-)。HRCT:两上、中肺可见弥漫性分布的小囊腔及结节影,纵隔淋巴结不大,血管前间隙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胸片提示出现气胸。该病首选的药物治疗是()。A、异烟肼B、糖皮质激素C、甲氨蝶呤D、广谱抗生素E、氟康唑

纵隔畸胎瘤的CT、MRI表现特点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囊性病灶B、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其中可有脂肪、骨骼D、囊壁可有钙化E、MRI不仅可显示囊变、脂肪,而且可显示钙化

单选题后前位胸片在纵隔旁有一肿块,肿块边缘与纵隔边缘的夹角为锐角,定位诊断为:()A前纵隔肿瘤B中纵隔肿瘤C后纵隔肿瘤D肺内肿瘤E胸膜肿瘤

单选题患者男,37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患者前上纵隔可见一个椭圆形、无分叶的孤立性块影。胸部CT增强扫描:该肿块影得到迅速增强。可作为确诊依据的实验室检查是()AMRIB血管造影C胸部CTD胸部X线E组织病理学检查

单选题患者,26岁。体检胸片发现前纵隔中部类圆形肿块影,MRI提示囊性肿块,含脂肪成分。最可能的诊断为()A甲状腺瘤B胸腺瘤C淋巴瘤D畸胎瘤E神经源性肿瘤

单选题患者男,37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患者前上纵隔可见一个椭圆形、无分叶的孤立性块影。胸部CT增强扫描:该肿块影得到迅速增强。关于该病的治疗方式,叙述错误的是().A外科切除或局部放射治疗B糖皮质激素治疗C特异性单抗治疗D抗病毒治疗EIL-10拮抗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