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及真临床意义HBDH能催化α-羟丁酸氧化为α-酮丁酸。它主要存在于心肌内,肝细胞内含量很少。当心肌受损时,HBDH就释放入血中。

试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及真临床意义HBDH能催化α-羟丁酸氧化为α-酮丁酸。它主要存在于心肌内,肝细胞内含量很少。当心肌受损时,HBDH就释放入血中。


相关考题:

患者男,64岁。劳累后胸骨后疼痛1年余,每周2~3次,含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4小时前剧烈胸痛伴大汗,含服硝酸甘油20分钟不缓解。此时下列心肌酶升高最明显的可能是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B、乳酸脱氢酶(LDH)C、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羟丁酸脱氢酶(HBDH)

患者,男性,75岁,既往有高血脂、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多年,此次因“2小时前突发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入我院急诊,急查心肌酶谱,最可能升高的心肌标志物是下列哪一项()A、肌酸磷酸激酶(CPK)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C、血清肌红蛋白D、CK-MBE、乳酸脱氢酶(LDH)

最早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A.肌酸磷酸激酶(CPK)B.CPK—MM亚型:MM3/MMl比值C.CPK—MBD.α一羟丁酸脱氢酶(α一HBDH)E.血清肌红蛋白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乳酸脱氢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48—72小时达峰值B.LD测定对CK恢复的AMI有诊断价值C.LD升高并非一定是心肌损伤所致D.大量溶血时LD也升高E.a-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与LD同工酶无关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酶活力达高峰最快的是A.CK-MBB.CKC.LDHD.ASTE.HBDH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升高最早、恢复最快的是A、肌酸磷酸激酶(CPK)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乳酸脱氢酶(LDH)D、谷丙转氨酶(GPT)E、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试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的临床意义。

试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及真临床意义。

试述肌酸.激酶(CK)测定及真临床意义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乳酸脱氢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LD和LD在急性心肌梗死24~72小时达峰值B、LD测定对CK已恢复的AMI有诊断价值C、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与LD同工酶无关D、LD升高并非一定是心肌损伤所致E、大量溶血时LD也升高

乳酸脱氢酶的英文缩写是()。A、LDHB、ACPC、CKD、HbE、ALTF、GGTG、αHBDH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测定中最早升高的是()A、门冬氨酸转移酶B、乳酸脱氢酶C、α-羟丁酸脱氢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E、肌酸磷酸激酶

试述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试述血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意义。

试述血清铁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试述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最早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A、肌酸磷酸激酶(CPK)B、CPK-MM亚型:MM3/MM1比值C、CPK-MBD、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E、血清肌红蛋白

某病人胸痛6h后入院,临床检验ECG未见典型急性心梗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选择()A、CK、LDHB、肌红蛋白C、LDH、α-HBDHD、CK-MB、cTnTE、CK、CK-MB、AST、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

问答题试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及真临床意义。

问答题试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及真临床意义HBDH能催化α-羟丁酸氧化为α-酮丁酸。它主要存在于心肌内,肝细胞内含量很少。当心肌受损时,HBDH就释放入血中。

单选题此时下列心肌酶升高最明显的可能是(  )。A天冬氨酸转氢酶(AST)B乳酸脱氢酶(LDH)C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D肌酸激酶(CK)E羟丁酸脱氢酶(HBDH)

单选题乳酸脱氢酶的英文缩写是()。ALDHBACPCCKDHbEALTFGGTGαHBDH

单选题最早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A肌酸磷酸激酶(CPK)BCPK-MM亚型:MM3/MM1比值CCPK-MBD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E血清肌红蛋白

问答题试述血清铁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问答题试述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问答题试述肌酸.激酶(CK)测定及真临床意义

问答题试述血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