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为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的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在暴露者中,疾病X的发病率比疾病Y高15%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为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
  • 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
  • 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的发病人数将不同
  • 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
  • E、在暴露者中,疾病X的发病率比疾病Y高15%

相关考题:

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也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为下列哪种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A、病例-对照研究B、群组研究C、常规资料分析D、横断面研究E、纵向研究

混杂因子是指A.仅与所研究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仅与暴露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E.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病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1倍E.以上都不是

混杂因素是指()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D、只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在某项关于吸烟和肺癌的研究中,某医师认为其中的年龄是混杂因子,这里的混杂因子是指A.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与研究的疾病没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有联系门因子E.上述都不对

流行病学研究中应注意混杂因子的影响,混杂因子是指A.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研究的疾病和所研究的暴露因素都有联系的因子D.仅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E.仅与对照组有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研究多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系,而队列研究可以研究多种疾病与一种暴露的联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使用比值比反映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研究为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E.分析性研究

混杂因子是指A.与研究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与研究的暴露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疾病和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与研究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为 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 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的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在暴露者中,疾病X的发病率比疾病Y高15%

使用比值比反映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研究为A.描述流行病学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实验流行病学研究E.分析性研究

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估计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相对危险度为A、1.0B、1.5C、2.0D、3.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估计10年中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特异危险度为A、0B、25‰C、100‰D、5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若对某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选用病例对照调查。研究中应注意混杂因素的影响,混杂因素是指A.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研究的病和所研究的暴露因素都有联系的因子D.仅与研究的病有联系E.仅与对照组有联系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程度的指标是()A、RRB、ARC、ORD、PARE、X2

混杂因素是指()A、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因素B、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因素都没有联系的因素E、以上都不对

混杂因子是指()。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E、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

混杂因子是指()。A、仅与所研究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仅与暴露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E、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

在某项关于吸烟和肺癌的研究中,某医师认为年龄是混杂因子,这里的混杂因子是指()。A、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与研究的疾病没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有联系的因子E、上述都不对

单选题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估计10年中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特异危险度为()A0B25‰C100‰D5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是()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种人群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一组C在无该中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D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

单选题混杂因素是指()A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因素B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因素都没有联系的因素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病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足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1倍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E以上都不是

配伍题既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称为()。|对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的一种推测性的可检验的解释称为()。|外界或体内的致病性或保护性的因素称为()。|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一种依赖关系称为()。|由于某种因素同时与所研究的暴露因子和疾病有联系,从而歪曲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称为()。A混杂因子B混杂作用C病因假设D联系E因子

单选题混杂因子是指()A仅与所研究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仅与暴露有联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E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

单选题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估计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相对危险度为A1.0B1.5C2.0D3.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