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离开骨髓腔后有多少被滞留于脾()。A、1/2B、1/3C、1/4D、1/5E、/6

血小板离开骨髓腔后有多少被滞留于脾()。

  • A、1/2
  • B、1/3
  • C、1/4
  • D、1/5
  • E、/6

相关考题:

符合脾功能亢进的血象特点是A、原始淋巴细胞增多B、红细胞及血小板数增加C、白细胞数多增加D、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同时减少E、骨髓象造血细胞增生减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脾吞噬血小板增多B、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C、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增加D、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E、抗血小板抗体产生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腔上囊B、脾和淋巴结生发中心C、骨髓D、腔上囊和骨髓E、脾

脾在ITP发生中的主要作用包括A.脾功能亢进B.脾产生PAIgC.血小板在脾的滞留时间延长D.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

A.血小板在脾池内滞留B.血小板破坏增多C.血小板生成减少D.血小板分布异常E.血小板稀释大量输库存血的血小板减少是由于

A.血小板在脾池内滞留B.血小板破坏增多C.血小板生成减少D.血小板分布异常E.血小板稀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小板减少是由于

骨髓分布于()A、骨髓腔中B、骨密质的空隙中C、骨髓腔和骨密质的空隙中D、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

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分为红骨髓和()A、绿骨髓B、白骨髓C、蓝骨髓D、黄骨髓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为()和()。

主动靶向制剂在体内主要浓集于()A、脾B、肝C、骨髓D、肝脾骨髓E、肝脾骨髓以外的部位

大量输库存血可引起()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破坏增多C、血小板在脾池内滞留D、血小板稀释E、以上都不是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A、紫癜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C、脾明显肿大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E、血小板计数减少

单选题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腔上囊B脾和淋巴结生发中心C骨髓D腔上囊和骨髓E脾

单选题该患者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的原因是(  )。A血小板破坏增多B血小板生成减少C血小板脾内滞留过多D血小板消耗过多E血栓性疾病

多选题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分为()A进食异性蛋白B血小板生成减少C血小板破坏过多D受寒冷刺激E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

单选题大量输库存血可引起()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破坏增多C血小板在脾池内滞留D血小板稀释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主动靶向制剂在体内主要浓集于()A脾B肝C骨髓D肝脾骨髓E肝脾骨髓以外的部位

单选题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A紫癜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C脾明显肿大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E血小板计数减少

单选题血小板离开骨髓腔后有多少被滞留于脾()。A1/2B1/3C1/4D1/5E/6

单选题骨髓分布于()A骨髓腔中B骨密质的空隙中C骨髓腔和骨密质的空隙中D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