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邹某在路边拾得一张户主为白某的加有密码的存折,因邹某认识白某,即多次估猜密码,在猜中密码后,邹某分三次将存折中的10余万元从银行提出藏匿。公安机关讯问后,邹某即承认上述事实,并将赃款全部退回。邹某的行为构成?( )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金融凭证诈骗罪

2004年3月,邹某在路边拾得一张户主为白某的加有密码的存折,因邹某认识白某,即多次估猜密码,在猜中密码后,邹某分三次将存折中的10余万元从银行提出藏匿。公安机关讯问后,邹某即承认上述事实,并将赃款全部退回。邹某的行为构成?( )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金融凭证诈骗罪


相关考题:

村民王某和白某同在路边晾晒新收的麦子,中午时分,天空电闪雷鸣,将要下大雨。王某见此情形马上收起自家的麦子,见白某一直没有出现,于是也帮忙收起白某家的麦子。则王某的行为属于()A.拾得遗失物B.不当得利C.无因管理D.授权行为

某与迟某系多年好友,邹死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珍爱的一幅名画赠与迟某。邹去世时迟某正在国外出差,一年后迟某回来方得知邹某已去世,又过一年迟某才得知邹某曾将名画赠与自己,迟某能否向邹子主张返还名画?()A.能。因为迟某在邹某死亡后两年才知道邹某的遗赠B.能。因为遗赠优于法定继承C.不能。因为迟某未在邹某死亡后3个月内表示接受遗赠,视为放弃D.不能。因为已经过两年的诉讼时效,迟某无权要求返还

邹某和白某因借款合同发生纠纷,双方诉至法院,以下哪些诉讼行为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论原则?( )。A.邹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白某向法院提交了答辩意见B.白某认为书记员王某是邹某的同学,提请其回避,邹某反驳称其与王某并不认识,庭长认为书记员在诉讼中并不起实质性作用,要求双方停止争论C.在庭审过程中,邹某要求白某归还借款5000元,白某辩称已归还,但无任何证据证明,法院对白某的意见不予采纳D.邹某以法庭审理不公为由退庭以示抗议,审判庭继续审理,在白某阐述了意见之后,结合案件材料作出了判决

(本题22 分)2009 年2 月,被告人陈某拾得一张户主为朱某的加有密码的银行活期存折。因陈某认识朱某.陈某即在家中多次估猜配写密码,并多次持存折到银行试图取款.但均因密码错误未果。同年3 月10 日,陈某又到银行柜台,以朱某手机号码后六位数作为密码输入时,取出现金200 元。在此之后,陈某又陆续到有关银行(不是自动取款机)将朱某存折中的款项全部取出。共计13 万元。 2010 年3 月,陈某窜至上海。在上海打工期间,与被告人潘某结识。一天,陈某与潘某共谋采取如下手法搞些钱财:驾驶即将报废小汽车,趁前方外地来沪大型货车变道之际,采用不减速或加速行驶的方法,故意碰刮前方车辆,制造交通事故,然后,打电话向变警部门报警,当交警到达事故现场时,隐瞒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真相,欺骗对方车辆驾驶员和公安交警部门,并利用有关道路交通法规定的路权优先原则,在事故处理中获得赔款,从而骗取对方车辆驾驶员支付的车辆修理费。其后,二人先后7 次采取上述手段行骗,共骗得3 万元车辆修理费。问题:1.陈某拾得他人存折,估猜密码并在银行柜台取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2.若存折系陈某盗窃所得,其行为又应如何定性?3.若陈某意欲窃取朱某存折,却盗得朱某信用卡,陈某持信用卡取得5000 元,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4.陈某与潘某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来骗取赔偿款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若是。应如何定罪处罚?5.若陈某与潘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误,仅让前方车辆碰擦掉一些漆,两人不甘心便向前方车辆司机王某扬言:“如不交出5(100 元维修费和精神赔偿金,就砸烂你的车。”王某无奈交出5000 元,对陈某与潘某行为应如何定性?6.除以上假设,若陈某与潘某在一次故意制造的交通事故中失败,致使前面多辆车追尾碰撞。造成15人重伤,1 人死亡,对其行为应如何定性?7.案例中陈某实施了两次诈骗行为,构成几个罪?应如何处罚?

蔡某进入邹某的菜地偷了两棵大白菜,被邹当场抓住,蔡某为挣脱逃跑而将邹打成重伤。蔡某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B. 故意伤害罪C. 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D. 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柳某和邹某是夫妻,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两人对家庭共同财产的所有形式是( )。A.共同共有B.按份共有C.柳某单独所有D.邹某单独所有

邹某系甲公司员工,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邹某因工受伤,再未到公司工作,公司也未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后因解除劳动合同问题,邹某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A.邹某在仲裁时,未提供由甲公司掌握管理的入职资料的,应承担不利后果B.邹某在诉讼中,应对提供由甲公司掌握管理的工资清单承担举证责任C.甲公司在仲裁时,未及时提供由其掌握管理的邹某工资清单的,应承担不利后果D.如甲公司系小微企业,在诉讼时就无需对解除劳动合同时间承担举证责任

陈某、潘某诈骗案被告人:陈某,男,35岁,无业。被告人:潘某,男,36岁,无业。2009年2月,被告人陈某拾得一张户主为朱某的加有密码的银行活期存折。因陈某认识朱某,陈某即在家中多次估猜配写密码,并多次持存折到银行试图取款,但均因密码错误未果。同年3月10日,陈某又到银行柜台,以朱某手机号码后六位数作为密码输入时,取出现金200元。在此之后,陈某又陆续到有关银行(不是自动取款机)将朱某存折中的款项全部取出,共计1 3万元。2010年3月,陈某窜至上海。在上海打工期间,与被告人潘某结识。一天,陈某与潘某共谋采取如下手法搞些钱财:驾驶即将报废小汽车,趁前方外地来沪大型货车变道之际,采用不减速或加速行驶的方法,故意碰刮前方车辆,制造交通事故,然后,打电话向交警部门报警,当交警到达事故现场时,隐瞒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真相,欺骗对方车辆驾驶员和公安交警部门,并利用有关道路交通法规定的路权优先原则,在事故处理中获得赔款,从而骗取对方车辆驾驶员支付的车辆修理费。其后,二人先后7次采取上述手段行骗,共骗得3万元车辆修理费。【问题】1.陈某拾得他人存折,估猜密码并在银行柜台取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2.若存折系陈某盗窃所得,其行为又应如何定性?3.若陈某意欲窃取朱某存折,却盗得朱某信用卡,陈某持信用卡取得5000元,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4.陈某与潘某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来骗取赔偿款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若是,应如何定罪处罚?5.若陈某与潘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误,仅让前方车辆碰擦掉一些漆,两人不甘心便向前方车辆司机王某扬言:“如不交出5000元维修费和精神赔偿金,就砸烂你的车。”王某无奈交出5000元,对陈某与潘某行为应如何定性?6.除以上假设,若陈某与潘某在一次故意制造的交通事故中失败,致使前面多辆车追尾碰撞,造成1 5人重伤,1人死亡,对其行为应如何定性?7.案例中陈某实施了两次诈骗行为,构成几个罪?应如何处罚?

中学生邹某上课时玩手机游戏,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当场删除了邹某的游戏账号和他购买的游戏装备,并告诚邹某不要在上课时玩游戏。课后,王老师将手机返还给了邹某。王老师的做法。A.合法,教师有权批评和管教学生B.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财产权C.合法,教师无权没收学生的手机D.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