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辛某,男,42岁,科研人员。2014年8月就诊。患者2周前因天气变化突然而着凉感冒,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感冒冲剂、阿奇霉素等药物后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但仍觉疲乏无力。近3天来自觉心慌,常由于活动或者精神紧张而诱发,经过休息后可以缓解。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每分钟8~10次。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律齐,频发室性早搏。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心房颤动相鉴别。

病例摘要:辛某,男,42岁,科研人员。2014年8月就诊。患者2周前因天气变化突然而着凉感冒,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感冒冲剂、阿奇霉素等药物后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但仍觉疲乏无力。近3天来自觉心慌,常由于活动或者精神紧张而诱发,经过休息后可以缓解。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每分钟8~10次。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律齐,频发室性早搏。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心房颤动相鉴别。


相关考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18岁。患者平素纳少,食多则胃胀,常倦怠乏力,2009年8月1日因腹部疼痛就诊。现自觉食物常停滞不下,大便多溏薄,舌质稍红,苔稍腐腻,脉沉稍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鉴别。

病例摘要:项某,男,78岁,已婚,退休教师。2013年4月2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凉出现发热,鼻塞,微恶风寒。现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病例摘要:韩某,男,57岁,已婚,农民。2013年1月14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感冒已愈,咳嗽未止,伴口干咽燥,痰少。现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痨相鉴别。

病例摘要:胡某,男,12岁,学生。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1日前因饮食不洁出现呕吐,胸脘满闷。现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噎膈相鉴别。

辛某,68岁,1月20就诊,咳嗽气喘20年。近两日来恶寒头痛发热,无汗,全身酸楚,乏力,咳嗽气喘加重,痰多色白,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本病例诊断为A、痰阻于肺B、风寒感冒C、风热感冒D、气虚感冒E、阴虚感冒本病例的治法为A、辛温解表B、滋阴解表C、宣肺止咳D、辛凉解表E、益气解表,化痰止咳本病例基本处方为A、麻黄汤B、荆防败毒散C、参苏饮D、二陈汤E、羌活胜湿汤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女,58岁,2012年7月28日就诊。自诉腹痛腹泻2天。患者2天前吃麻辣火锅,当晚即作腹痛泄泻,自服黄连素片效果不佳,前来就诊。现症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大便日行7~8次,小便短赤,烦热口干渴。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鉴别。

病例摘要:张某,女,62岁,退休工人。2015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反复心胸憋闷疼痛3年,4天前因劳累、生气而心胸闷痛发作,同时伴有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病例摘要:李某,男,38岁,已婚,工人。2015年8月16日初诊。患者暑夏之时,劳作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5天,遂来就诊。现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肾痹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