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患儿,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有时低热、盗汗,体重有下降。体检:精神可,右颈部扪及一个4cm×3cm肿大淋巴结,不活动,无压痛,肝、脾不大。为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是A、组织活检B、PPDC、骨髓穿刺D、血常规E、血培养

5岁患儿,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有时低热、盗汗,体重有下降。体检:精神可,右颈部扪及一个4cm×3cm肿大淋巴结,不活动,无压痛,肝、脾不大。为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是

A、组织活检

B、PPD

C、骨髓穿刺

D、血常规

E、血培养


相关考题:

患儿男,7岁。发热伴右颈部肿痛3天。体检:精神欠佳,T 39℃,咽部充血,右颈部扪及一个2cm×3cm肿大淋巴结,触痛明显,其局部皮肤红、肿、热。可能的诊断为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淋巴结核C.恶性淋巴瘤D.急性淋巴结炎E.风疹

女性,35岁。发现右侧颈部包块一个月。查体:右侧颈部明显隆起,可触及一3cm×4cm包块,质中,边界清楚,表面不光滑,可移动,无痛,无液波感。局部皮肤潜行穿刺抽出可疑豆腐渣样物。CT检查示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一结节影,边界清楚,增强后呈环行强化。首先要考虑的是哪种疾病A、颈部淋巴结结核B、颈部淋巴结转移瘤C、颈部神经鞘瘤D、颈部淋巴瘤E、颈部囊性水瘤

女,20岁,右颈前肿块2个月来诊。查体:甲状腺右叶上极扪及3cm×2cm肿块,表面光滑。颈部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该病人首选的检查是A、甲状腺B超B、颈部CTC、甲状腺核素扫描D、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E、颈部正侧位X线片

患儿女,生后14天发现右颈部包块,较硬,头向右偏,下颌转向左侧。6个月后颈部包块消失,面部不对称。若采取手术治疗,时间宜选择在A、3岁B、1岁C、7个月D、6岁E、8岁

女性,36岁。发现颈前包块3个月,近2周增长较快,无声嘶。查体:右甲状腺中部可及一3cm×3cm包块,中等硬度,尚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放射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施行手术,正确的手术方式是A.包块局部切除B.右甲状腺次全切除C.右甲状腺次全切除+峡部切除D.右甲状腺全切除E.右甲状腺次全切除送冷冻切片,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术式

患者,女,46岁。空中乘务员。因右上肢肿胀、右腋下包块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肢明显肿胀,右侧腋窝可扪及3cm×3cm×3cm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楚,可移动。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2cm×2cm×2cm肿块,边界不清楚,不易推动。左侧乳房无异常发现。颈部及胸部CT示右侧腋窝及右侧锁骨下多个淋巴结肿大。问题: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什么?为确诊还应做哪些检查?确诊后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什么?手术后化疗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患者女,35岁。发现右侧颈部包块一个月。查体:右侧颈部明显隆起,可触及一3cm×4cm包块,质中,边界清楚,表面不光滑,可移动,无痛,无液波感。局部皮肤潜行穿刺抽出可疑豆腐渣样物。CT检查示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一结节影,边界清楚,增强后呈环行强化。首先要考虑的疾病是A.颈部淋巴结结核B.颈部淋巴结转移瘤C.颈部神经鞘瘤D.颈部淋巴瘤E.颈部囊性水瘤

甲状腺肿瘤案例: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6岁。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1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颈部有一无痛性包块,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声嘶及饮水呛咳。查体:右颈前直径3cm类圆形包块,光滑,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超声检查示右甲状腺直径3cm包块伴囊性变。

5岁患儿,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有时低热、盗汗,体重有下降。体检:精神可,右颈部扪及一个4cm×3cm肿大淋巴结,不活动,无压痛,肝、脾不大。为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检査是A、血常规B、血培养C、组织活检D、PPDE、骨髓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