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来自日本、德国等同类产业的极大挑战,产量下降,工人失业增加。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汽车产业的进口限制措施,主要是出于( )方面的考虑。 A.改善贸易条件B.扩大国内有效需求C.国内利益集团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D.扶植幼稚产业

美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来自日本、德国等同类产业的极大挑战,产量下降,工人失业增加。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汽车产业的进口限制措施,主要是出于( )方面的考虑。

A.改善贸易条件

B.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C.国内利益集团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

D.扶植幼稚产业


相关考题:

产业经济研究学者植草益来自().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

哪种情况将引起美元对日元贬值A.美国的货币供给增加;B.美国的利率上升;C.日本的利率下降;D.日本从美国的进口增加;

发展汽车工业和满足群众的购车需求对环境确实有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不能因为汽车产业对环境有影响,中国就不发展汽车产业,老百姓就不开车。因此,必须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采取环保措施,既让汽车改善群众生活,又让环境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利于人体健康。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环境保护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存在矛盾B.发展环保事业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尊重实际C.应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D.汽车产业的发展应满足群众的购车需求

汽车产业是一个长期性产业,作为产业革命带来的核心产品,它形成了相当长的产业链,不仅产业自身的发展会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扩展或成倍的乘数效应,而且会带动金属、电器设备、橡胶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解决了就业问题,提升了社会福利,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A.汽车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B.汽车产业与社会就业问题的关系C.汽车产业与产业革命进程的关系D.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从产业政策来看,我国1994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限制重复投资,重组汽车产业内部企业,促生了三大汽车生产企业,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这表明了( )。A.汽车产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B.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C.产业保护政策使我国汽车产业获得了第二次发展机会D.产业合理化政策在汽车产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将引起美元对日元贬值。A.美国的货币供给增加 B.美国的利率上升C.日本的利率下降 D.日本从美国的进口增加

我国加入WTO以来,由于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举进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进入了过剩时代。同时由于价格下降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中国的汽车产业从“暴利”时代快速进入了“微利”时代。在这种趋势下,汽车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表现为价格的竞争。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状态是(  )。A、求大于供B、供求相当C、供大于求D、供求情况不清楚

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出发点包括(  )。A:出于保护幼稚产业的考虑B:出于就业的考虑C:出于进口限制的考虑D:出于国际收支的考虑E: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考虑

1977年到1981年,美国进口日本汽车所占比例从18%提高到25%,而国内汽车产量下降了1/3,约30万名美国汽车工人失业。经过美国与日本谈判达成协议,1981年到1983年日本将出口指美国汽车限制在168万辆,1984年到1985年提高到每年185万辆。这是下列哪一种非关税措施?()A.进口配额B.出口补贴C.自动出口限制D.国产化程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