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砂子表观密度为2.50 ,堆积密度为1500,则该砂子的空隙率为()A 60%B 50%C 40%D 30%

某砂子表观密度为2.50 ,堆积密度为1500,则该砂子的空隙率为()

A 60%

B 50%

C 40%

D 30%


相关考题:

某砂子表观密度为2600Kg/m^3,堆积密度为1690Kg/m^3,则砂子的空隙率为()。 A、65B、35C.50D、100

某砂子的堆积密度为1500Kg/m^3,一辆运输车容积为2m^3,则一车砂子的质量为()。 A、3100B、3000C、300D、1500

砂子、石子等散粒材料的致密程度用()表示。 A、孔隙率B、空隙率C、吸水率D、堆积密度

空隙率为松散密度与表观密度之差。

有一个1.5升的容器,平装满碎石后,碎石重2.55Kg。为测其碎石的表观密度,将所有碎石倒入一个7.78升的量器中,向量器中加满水后称重为9.36Kg,试求碎石的表观密度。若在碎石的空隙中又填以砂子,问可填多少升的砂子?

石灰岩的密度为2.64g/cm3,孔隙率为1.20%,现将其破碎后得到该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584kg/m3则该碎石空隙率为()。A、40%B、32%C、28%D、36%

计算题:已知铺贴花岗岩的水泥砂浆体积比为1:4,求以重量计的水泥和砂子的用量(砂的空隙率为32%)(砂的表观密度为1550kg/m3,水泥密度为1200/m3)。

材料空隙率的增加,其()减小。A、堆积密度B、表观密度C、密度

砂子的必检项目有()。A、颗粒级配B、含泥量C、自然堆积密度D、表观密度E、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

砂子的表观密度为ρ1,堆积密度为ρ2,紧密密度为ρ3,则存在下列关系()。A、ρ1>ρ2>ρ3B、ρ1>ρ3>ρ2C、ρ3>ρ1>ρ2D、ρ3>ρ2>ρ1

砂子的表观密度为ρ,堆积密度为ρl,紧密密度为ρc,则存在下列关系()。A、ρ>ρl>ρcB、ρc>ρ>ρlC、ρ>ρc>ρlD、ρl>ρ>ρc

某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6g/cm3,堆积密度1500kg/m3,求该材料的空隙率()。A、41%B、45%C、40%D、42%

某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6g/cm3,堆积密度为1500kg/m3,则该材料的空隙率为()A、41%B、45%C、40%D、42%

某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5g/cm3,堆积密度1600kg/m3,求该材料的空隙率()。A、32%B、36%C、38%D、40%

某岩石的密度为2.7g/cm3,孔隙率为1.5%,现将岩石破碎为碎石,测得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650kg/m3,试求此岩石的密实度、表观密度和碎石的空隙率、填充率。碎石的填充率为()A、98.5%B、62%C、38%D、1.5%

某岩石的密度为2.7g/cm3,孔隙率为1.5%,现将岩石破碎为碎石,测得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650kg/m3,试求此岩石的密实度、表观密度和碎石的空隙率、填充率。此岩石的密实度为()A、62%B、98.5%C、1.5%D、62%

量取10L气干状态的卵石,称重为14.5kg;又取500g烘干的该卵石,放入装有500mL水的量筒中,静置24h后,水面升高为685mL。则该卵石的堆积密度为()表观密度为()空隙率为()

细集料的物理常数是()。A、级配和粗度B、表观密度、级配、粗度C、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D、堆积密度

单选题砂子的表观密度为ρ,堆积密度为ρl,紧密密度为ρc,则存在下列关系()。Aρ>ρl>ρcBρc>ρ>ρlCρ>ρc>ρlDρl>ρ>ρc

单选题细集料的物理常数是()。A级配和粗度B表观密度、级配、粗度C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D堆积密度

单选题某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6g/cm3,堆积密度1500kg/m3,求该材料的空隙率()。A41%B45%C40%D42%

单选题某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6g/cm3,堆积密度为1500kg/m3,则该材料的空隙率为()A41%B45%C40%D42%

单选题石灰岩的密度为2.64g/cm3,孔隙率为1.20%,现将其破碎后得到该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584kg/m3则该碎石空隙率为()。A40%B32%C28%D36%

单选题某岩石的密度为2.7g/cm3,孔隙率为1.5%,现将岩石破碎为碎石,测得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650kg/m3,试求此岩石的密实度、表观密度和碎石的空隙率、填充率。碎石的空隙率为()A98.5%B62%C38%D1.5%

填空题称取堆积密度为1700kg/m3的干碎石500g,浸水24小时后,称其水中质量为320g,则该砂子视密度为(),空隙率为()。

填空题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是骨料级配的反映,堆积密度(),则级配越好,空隙率()。

单选题砂子的表观密度为ρ1,堆积密度为ρ2,紧密密度为ρ3,则存在下列关系()。Aρ1>ρ2>ρ3Bρ1>ρ3>ρ2Cρ3>ρ1>ρ2Dρ3>ρ2>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