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多,下肢反复性出现瘀斑一年,肝脾未触及。红细胞2.97×10/L;血红蛋白88g/L,白细胞4.1×10/L,血小板42×10/L,网织红细胞1.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阳性。酸化血清溶血实验阴性。 该患者首先应考虑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PNHD.急性白血病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多,下肢反复性出现瘀斑一年,肝脾未触及。红细胞2.97×10/L;血红蛋白88g/L,白细胞4.1×10/L,血小板42×10/L,网织红细胞1.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阳性。酸化血清溶血实验阴性。 该患者首先应考虑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PNH

D.急性白血病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关考题:

患者34岁,女性,半年来月经增多,皮肤瘀斑伴有牙龈出血1周余,不挑食,无光过敏和口腔溃疡,查体:脾侧位肋下刚触及。化验血: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4.2 × 1012/L,白细胞5.4 ×109/L,血小板32×109/L,尿常规(一)。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ITPC.急性白HIL病D.MDSE.淋巴瘤

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8×10/L,血小板185×10/L,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05。对上述治疗效果反应最早的指标是A.白细胞数量B.血红蛋白含量C.网织红细胞计数D.叶酸、维生素B含量E.铁蛋白浓度

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8×10/L,血小板185×10/L,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05。对上述治疗效果反应最早的指标是A.血红蛋白含量B.叶酸、维生素B含量C.铁蛋白浓度D.白细胞数量E.网织红细胞计数

患者女性,20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双下肢皮肤、黏膜瘀斑增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20×10/L,骨髓象示巨幼细胞正常。该患者的治疗方法首选A.脾切除B.输注血小板C.应用糖皮质激素D.应用免疫抑制剂E.骨髓移植

患者女性,20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双下肢皮肤、黏膜瘀斑增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20×10/L,骨髓象示巨幼细胞正常。该患者的治疗方法首选A.脾切除B.输注血小板C.应用糖皮质激素D.应用免疫抑制剂E.骨髓移植

患者,女性,30岁。1年多来反复发生双下肢瘀斑,月经量增多。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0×10/L,血小板50×10/L。既往身体健康。初步诊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时应首选A.糖皮质激素B.脾切除C.血浆置换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E.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患者,女性,20岁。头昏、乏力,两下肢有散在游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计数1.06×10/L,白细胞计数2×10/L,中性30%,淋巴70%,血小板计数25×10/L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未见,可能的诊断是A.粒细胞减少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恶性贫血D.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E.缺铁性贫血

共用题干患者女性,22岁。头晕乏力,两下肢有散在瘀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6g/L,红细胞1.6*1012/L,白细胞数2.9*109/L,中性粒细胞32%,淋巴细胞68%,血小板计数34*109/L。为进一步确诊,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铁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C:血沉D:骨髓细胞学检查E: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共用题干患者女性,22岁。头晕乏力,两下肢有散在瘀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6g/L,红细胞1.6*1012/L,白细胞数2.9*109/L,中性粒细胞32%,淋巴细胞68%,血小板计数34*109/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粒细胞减少症C: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D:恶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