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昊某,女,53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病例摘要:昊某,女,53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相关考题:

病例摘要:沈某,女,58岁,已婚,农民。2014年6月3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出现口干、多食易饥,小便有沫,形体消瘦。现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病例摘要:石某,女,51岁,已婚,售货员。2015年1月15日初诊。患者胃痛病史5年,近3天出现大便色黑,便溏,伴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痔疮相鉴别。

病例摘要:张某,男,57岁,已婚,农民。2014年1月4日初诊。患者患胃病五年,近一月胃部隐痛、嘈杂。现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中消,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食少乏力,属气阴亏虚者,选方A.玉女煎B.消渴方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汤E.金匮肾气丸

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疗可选用的方剂是()。 A、玉女煎B、杞菊地黄丸C、参苓白术散D、人参归脾丸E、金匮肾气丸

病例摘要:李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2年9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多尿。现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疗可选用的方剂是A.玉女煎 B.杞菊地黄丸 C.参苓白术散 D.人参归脾丸 E.金匮肾气丸

某男,55岁,有糖尿病史,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的中医辨证是( )A.胃火炽盛B.肾阴亏虚C.阴阳两盛D.脾胃气虚E.肝火上扰

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治当宜选A.六味地黄丸B.玉女煎C.参苓白术散D.七味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