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胡某,女,34岁,已婚。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小腹疼痛,尤以经行第1日为甚,绞痛难忍,热敷稍舒,常需口服或注射止痛药。两年前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平素胃纳欠佳,四肢不温,经前小腹及肛门下坠,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慢性盆腔炎相鉴别。

病例摘要:胡某,女,34岁,已婚。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小腹疼痛,尤以经行第1日为甚,绞痛难忍,热敷稍舒,常需口服或注射止痛药。两年前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平素胃纳欠佳,四肢不温,经前小腹及肛门下坠,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慢性盆腔炎相鉴别。


相关考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19岁,未婚,学生。2016年3月9日初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初潮后月经基本正常。近1年来,月经紊乱,经来无期,时而出血量多,时而淋沥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末次月经2016年2月22日,至今未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经期延长相鉴别。

患者,女,32岁,已婚。每逢经行腰酸关节疼痛,得热痛减,偶有头痛及小腹疼痛,有时月经周期延后10天,经量少色黯,或有血块,舌苔薄白,脉沉弦。其诊断是A、痛经B、经行身痛C、月经过少D、经行头痛E、月经后期

已婚妇女,35岁。近年来,月经周期30~32天,月经持续10~15天,经量时多时少。基础体温呈双相,为明确诊断需行刮宫术,时间应在A.月经来潮前1周B.月经来潮12小时内C.月经第3天D.月经第5天E.月经来潮24小时内

患者女,20岁,未婚,因“月经来潮时腹痛2年”来诊。2年前月经来潮期间,正在劳作时突然大雨倾盆,全身淋湿,第2日,月经遂止。此后每次月经来潮时即感小腹发冷,疼痛难忍,辗转求治未果。近来腹痛加重,刻下月经刚潮,面色苍白,表情痛苦,不思饮食。小腹冷痛,阵发性加剧,牵及腰背,手足不温,得热则舒,经行量不多,色暗有块,苔白腻,脉沉紧。根据病史资料可初步诊断为A、月经不调B、经行腹痛C、闭经D、经崩E、经漏F、经乱辨证分型为A、气滞血瘀B、寒湿凝滞C、气血虚弱D、阳虚内寒E、湿热下注F、肝肾亏虚推拿操作可选择A、直擦背部督脉经B、横擦腰部肾俞、命门C、按揉血海、三阴交D、顺时针摩小腹部E、指振气海、关元F、必要时可采取腰椎扳法进行复位

病例摘要:李某,女,46岁,已婚。患者近2年来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10余天,量多如崩,或少则淋漓,有时延续至下月月经来潮。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是单纯性内膜增生,诊断为"功血"。平素月经正常,14岁初潮,5/34天,量中,色红。末次月经,量少,色红,质稀,未净。伴头晕,乏力,腰酸背软,耳鸣,寐差,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边有齿痕,苔薄色润,脉沉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病例摘要:马某,女,34岁,已婚,工人。2015年5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近3个月来,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空坠不适,喜揉按,经量少,色淡稀薄,平时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不华,纳少便溏。末次月经:2015年5月11日,来诊室月经已净,舌淡苔薄,脉细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异位妊娠相鉴别。

有关月经,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经期一般为3~7天B: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C:月经周期是指本次月经干净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天数D:经期是指每次月经持续的天数E:初潮是指第1次月经来潮

关于月经的特点,错误的是A.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子宫内膜脱落出血B.性成熟的主要特征C.月经来潮的第1天至下次月经第1天为一月经周期D.分为4阶段E.月经第1次来潮称为初潮

已婚妇女,35岁。近年来,月经周期30~32天,月经持续10~15天,经量时多时少。基础体温呈双相,为明确诊断需行刮宫术,时间应在A.月经来潮前1周B.月经来潮12小时内C.月经第3天D.月经第5天E.月经来潮24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