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回弹观测,每一测站的观测可按先后视水准点上标尺.再前视孔内标尺的顺序进行,每组读数()次。A、1B、2C、3D、4

基坑回弹观测,每一测站的观测可按先后视水准点上标尺.再前视孔内标尺的顺序进行,每组读数()次。

  • A、1
  • B、2
  • C、3
  • D、4

相关考题: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隧道周边位移速率大于等于5mm/d,其量测频率为( )。A.2次/dB.1次/dC.1次/(2-3d)D.1次/3d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须项目包括( )。A.地质与支护状况B.周边位移C.拱顶下沉D.锚杆拉拔力E.地表下沉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公路隧道检测技术通常可以分为( )。A.材料检测B.施工检测C.环境检测D.通风照明检测E.安全检测

沉降观测时一般是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然后反过来依次后视各观测点,最后前视水准基点。( )

沉降观测时一般是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后视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 )mm。A.±0.5B.±1C.±2D.±3

关于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的说法中, 正确的有()。A.基坑工程均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B.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应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C.基坑回弹观测应不少于2次,分别在基坑开挖之前与基坑挖好之后D.沉降观测应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E.基坑变形观测的观测点应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阴角处,间距不应大于20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3个

下列关于基坑变形观测说法,错误的有( )。A.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B. 监测点布置在受力较大的部位C. 观测点不应大于30mD. 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3 次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公路隧道检测技术通常可以分为( )。A、材料检测B、施工检测C、环境检测D、通风照明检测E、安全检测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3)前视差值为( )。A.-5B.-10C.10D.﹣20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测量,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须项目包括( )。A.地质与支护状况B.周边位移C.拱顶下沉D.锚杆拉拔力E.地表下沉(洞口段、浅埋段h≤2B)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量测,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隧道拱顶量测点的位移量为( )。A:-10mmB:10mmC:-20mmD:20mm

使用精密水准仪N3,在高程为60.315米测站0上进行观测,仪器视准轴高程为61.815m时,测得A点处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为219.800厘米,试计算测站点0与A点的高差。

水准测量中,为减少仪器、标尺下沉的影响,应该采用以下哪项措施()。A、使前、后视距离相等B、尽量缩短视距C、采用对称观测程序D、相邻测站前、后视互换标尺

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观测顺序也可以为:后视—前视—前视—后视。

GPS测量的优点描述最全面的是定位精度高、观测站间无需通视、观测时间()。

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B、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C、前视标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后视标尺D、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

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这种操作程序(或处理方法)是()。A、允许的B、绝对不允许C、有时是可以的D、必须的

长距离引测水准测量时,每测站上(),应接近于一条直线,但不包括路线拐弯处。A、前后视标尺的位置B、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C、仪器和前视标尺的位置D、仪器和后视标尺的位置

三等水准测量的每测站的观测顺序是()A、后视-后视-前视-前视B、后视-前视-前视-后视C、后视-前视

GPS定位的一个显著优点是无需考虑各观测站之间通视及观测站对天通视条件。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量测,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 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 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 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述问题:该隧道拱顶量测点的位移量为()A、-10mmB、10mmC、-20mmD、20mm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量测,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 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 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 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述问题:下列仪器中,可以用来测量隧道拱顶量测点的位移的有()A、水准仪B、全站仪C、激光断面仪D、收敛计

建筑基坑回弹观测,对于矩形基坑,回弹观测点的布置沿纵向每()布一点,沿横向每()布一点。()A、8~10m,3~4mB、6~8m,3~4mC、8~10m,5~6mD、6~8m,5~6m

单选题长距离引测水准测量时,每测站上(),应接近于一条直线,但不包括路线拐弯处。A前后视标尺的位置B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C仪器和前视标尺的位置D仪器和后视标尺的位置

单选题基坑回弹对于矩形基坑,应在基坑中央及纵(长边)横(短边)轴线上布设,纵向每()布一点,横向每3-4m布一点。A4-6m控制点;B5-10m基准点;C6-10m工作基点;D8-10m观测点。

单选题建筑基坑回弹观测,对于矩形基坑,回弹观测点的布置沿纵向每()布一点,沿横向每()布一点。()A8~10m,3~4mB6~8m,3~4mC8~10m,5~6mD6~8m,5~6m

多选题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量测,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 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 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 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述问题:下列仪器中,可以用来测量隧道拱顶量测点的位移的有()A水准仪B全站仪C激光断面仪D收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