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第一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高度()。Ax≧hf’Bx≦hf’Cxhf’Dxhf’

单选题
第一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高度()。
A

x≧hf

B

x≦hf

C

x<hf

D

x>hf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当相对受压区高度大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时,属于大偏心受压破坏形态;当相对受压区高度小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时,属于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增大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应满足() A、相对受压区高度B、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C、相对受压区高度D、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可采取下列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受压区施加预应力,以减少受压区的裂缝开展B.加大截面高度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D.增加受压区的翼缘形成T形梁

已知某T形梁截面受压区翼缘尺寸为b f′=40cm,b=20cm,h f′=8cm,h=50cm,h0=46cm,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R235级钢筋。该梁截面承受计算弯矩M=98kN·m。假定截面为第一类T形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为4.89cm,计算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cm2。A.10.52B.11.03C.11.24D.11.54

作用在铅直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位置为( )。A.通过受压面的形心B.通过受压体的重心C.高于受压面的形心D.低于受压面的形心

第一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是()。A、T形B、矩形C、工字形D、L形

()的属于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受弯构件。A、截面形状是T形或倒L形B、截面形状是T形或L形C、截面形状是T形或L形且翼缘位于受压区D、截面形状是T形或L形且翼缘位于受拉区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 增大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应满足()A、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C、相对受压区高度<=0.35D、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否相同?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C、破坏形态不同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T形截面的判别应为()A、受压区为T形B、受拉区为T形C、受压区为矩形D、受拉区为矩形

受压区高度x≤hf′时,为第一类T形截面梁。

第一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高度()。A、x≧hf’B、x≦hf’C、xhf’D、xhf’

第二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是()。A、T形B、矩形C、工字形D、L形

T形截面的判别应为下列哪项。()A、受压区为T形B、受拉区为T形C、受压区为矩形D、受拉区为矩形

单筋矩形截面梁设计时避免纵筋超筋应满足的设计条件是()。A、截面实际受压区高度不大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ζb与截面有效高度h0的乘积B、截面等效受压区高度不小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ζb与截面有效高度h0的乘积C、截面等效受压区高度不大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ζb与截面有效高度h0的乘积D、截面实际受压区高度不小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ζb与截面有效高度h0的乘积

一般T形截面由()部分组成。A、受拉区B、翼缘C、受压区D、腹板

第一类T形截面梁,其中和轴通过的部位()。A、截面形心B、梁肋部C、受压翼缘D、任何部位

单选题第二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是()。AT形B矩形C工字形DL形

问答题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是否相同?

单选题第二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高度()。Ax≧hf’Bx≦hf’Cxhf’Dxhf’

单选题第一类T形截面的受压区是()。AT形B矩形C工字形DL形

单选题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 增大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应满足()A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C相对受压区高度<=0.35D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填空题T形截面按受压区高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和()。

判断题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超过翼缘高度的为第二类T 形截面。A对B错

单选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C破坏形态不同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单选题()的属于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受弯构件。A截面形状是T形或倒L形B截面形状是T形或L形C截面形状是T形或L形且翼缘位于受压区D截面形状是T形或L形且翼缘位于受拉区

单选题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钢筋的强度B钢筋的面积C截面的宽度D截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