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5的流量控制分组不包含()。A、RRB、REJC、RNRD、SREJ

X.25的流量控制分组不包含()。

  • A、RR
  • B、REJ
  • C、RNR
  • D、SREJ

相关考题:

以下()网络需要逐段链路地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A.ATMB.、FRNC.DDND.分组交换网(X.25网络)

帧中继(FrameRelay)是在X.25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简化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 )功能,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

数据通信中,X.25包含()。 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送层

帧中继(FrameRelay) 是在X.25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简化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 】功能,而形成的—种新的交换技术。

分组装拆设备PAD完成的()功能可把各终端的字符数据流组成的分组,按照X.25协议在PAD至分组交换机的中。高速线路上交织复用。 A.流量控制B.规程转换功能C.比特转换D.数据集中功能

分组装拆设备PAD完成的()功能可把非分组终端的简单接口规程与X.25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完成字符的组装和分组的拆卸。 A.流量控制B.规程转换功能C.比特转换D.数据集中功能

在X.25分组级(层)协议中,分组格式的分组头部分用于网络控制。分组头的分组类型标识由第3个字节组成,该字节的最后两位(b2,b1)为“01”表示该分组具有( )的作用。A.呼叫请求B.释放请求C.流量控制D.复位或重启动请求

帧中继(Frame-Relay)是在X.25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简化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功能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

x.25的数据分组中P(R)、P(S)的主要作用是(103)。A.控制每条逻辑信道上向分组交换网收/发的数据流,提供确认功能。B.控制每条逻辑信道上向分组交换网收/发的数据流,不提供确认功能。C.不控制每条逻辑信道上向分组交换网收/发的数据流,提供确认功能。D.不控制每条逻辑信道上向分组交换网收/发的数据流,不提供确认功能。

X.25分组头用于网络控制,其长度随分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至少包含前( )A.四个B.三个C.五个D.八个

x.25分组头用于网络控制时,其长度随分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至少包含前(107)。A.三个B.四个C.五个D.八个

数据通信中,X.25不包含()。 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送层

x.25协议包含三层( )。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输层E.网络层

分组装拆设备PAD完成的()功能可把非分组终端的简单接口规程与X.25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完成字符的组装和分组的拆卸。A、流量控制B、规程转换功能C、比特转换D、数据集中功能

X.25协议包含三层()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网络层

X.25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网络层)。X.25物理层的功能是提供传送信息的物理通道。()执行复杂的流量控制和逐段的差错控制,保证每一个分组的正确传输。()在用户与网络之间可建立多条逻辑信道,这样可以使一个用户同时和网上其他多个用户建立虚电路并进行通信。

帧中继是一种新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将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在用户平面,帧中继将X.25网络的下三层协议进行简化,取消了网络节点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并将X.25网络第三层的虚电路复用和路由选择的功能交由()完成,从而获得节点的高速转发。

在X.25中,采用()流量控制方式。A、升余弦B、窗口C、正弦

数据通信中,X.25不包含()。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送层

x.25协议包含三层()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输层E、网络层

帧中继与X.25相同之处在于().A、都基于虚电路B、都是分组交换技术C、都仅仅是第二层的协议D、都支持拥塞检测,确认重传,流量控制机制

X.25在分组层同样进行流量和差错控制

X.25分组头的通用格式符无法确定()。A、分组的顺序编号方式B、分组的确认模式C、分组类型D、分组包含的内容类型

单选题分组装拆设备PAD完成的()功能可把非分组终端的简单接口规程与X.25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完成字符的组装和分组的拆卸。A流量控制B规程转换功能C比特转换D数据集中功能

单选题数据通信中,X.25不包含()。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送层

填空题X.25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网络层)。X.25物理层的功能是提供传送信息的物理通道。()执行复杂的流量控制和逐段的差错控制,保证每一个分组的正确传输。()在用户与网络之间可建立多条逻辑信道,这样可以使一个用户同时和网上其他多个用户建立虚电路并进行通信。

多选题x.25协议包含三层()A分组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输层E网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