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待售商品数量是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纸币,这会引发()A、4000;0.25;纸币购买力降低B、2000;0.5;纸币贬值C、2000;0.5;纸币购买力提高D、2000;2;纸币升值

某国待售商品数量是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纸币,这会引发()

  • A、4000;0.25;纸币购买力降低
  • B、2000;0.5;纸币贬值
  • C、2000;0.5;纸币购买力提高
  • D、2000;2;纸币升值

相关考题:

计算题:某国某时商品价格为11元,待售商品数量为140000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

货币数量论认为()。 A、货币数量决定商品价格B、商品价格决定货币数量C、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无关D、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无关

费雪方程式包含的因素有()A、各类商品价格总额B、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C、货币流通速度D、各类商品交易数量E、商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C.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D.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1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相当于()元,就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5000;0.25;使纸币购买力下降B5000;0.5;引发通货膨胀C5000;0.5;使纸币购买力提高D20000;2;使纸币升值

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8000亿元,货币平均流动4次。如果当年该国商品价格上涨25%,其他因素不变,那么该国()A实际发行2000亿元纸币,纸币升值20%B实际发行2000亿元纸币,纸币升值25%C实际发行2500亿元纸币,纸币贬值20%D实际发行2500亿元纸币,纸币贬值25%

假设某国2011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2012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2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4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售价60元的商品2012年的售价应为()A40元B45元C80元D100元

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A、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B、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C、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D、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某国待销售商品10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纸币,这会引发()A、40000、0.25、购买力降低B、20000、0.5、购买力提高C、20000、2、纸币升值D、20000、0.5、通货膨胀

假设某国2011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2012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2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4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售价60元的商品2012年的售价应为()A、40元B、45元C、80元D、100元

2009年,某国待售商品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15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多投入2500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当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和()A、20%;25%B、20%;20%C、80%;75%D、25%;20%

在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与货币必要量呈反比的因素是()A、商品价格总额B、货币流通速度C、待售商品数量D、商品价格

费雪方程式包含的因素有()。A、各类商品价格总额B、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C、货币流通速度D、各类商品交易数量

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A、某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C、某国该商品的价格D、世界平均的该商品的价格

流通汇总货币需要量等于()。A、(一定时期待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B、(一定时期待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C、(一定时期待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D、(一定时期待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多选题马克思认为流通中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有 ( )A国民经济发展状况B待售的商品数量C商品价格D货币流通速度E居民消费习惯

单选题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A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B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C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D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单选题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1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相当于()元,就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5000;0.25;使纸币购买力下降B5000;0.5;引发通货膨胀C5000;0.5;使纸币购买力提高D20000;2;使纸币升值

单选题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揭示了货币需要量与其决定因素的关系为()A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B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D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单选题某国待销售商品10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纸币,这会引发()A40000、0.25、购买力降低B20000、0.5、购买力提高C20000、2、纸币升值D20000、0.5、通货膨胀

单选题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A某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C某国该商品的价格D世界平均的该商品的价格

单选题假设某国2011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2012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2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4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售价60元的商品2012年的售价应为()A40元B45元C80元D100元

问答题已知某人年收入为5万元,每年消费某一商品,当该商品价格为50元时,该商品的消费数量是900单位;当该商品价格变为55元时,其他条件不变,该人年消费该商品的数量为850单位,求该商品对于该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保留2位小数)

单选题货币流通规律揭示了货币需要量与其决定因素的关系为()A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B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也是成反比C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单选题在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与货币必要量呈反比的因素是()A商品价格总额B货币流通速度C待售商品数量D商品价格

问答题计算题:某国某时商品价格为11元,待售商品数量为140000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