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OR的场地要求在天线中心300米以外,木质结构的建筑物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度垂直张角。A、2B、3C、4D、5

DVOR的场地要求在天线中心300米以外,木质结构的建筑物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度垂直张角。

  • A、2
  • B、3
  • C、4
  • D、5

相关考题:

常规全向信标以天线为中心,半径200m以外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垂直张角为:A.1.2°B.2.5°C.2°D.1.5°

常规全向信标以天线为中心,150m以外金属栅栏和拉线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垂直张角为A.1.2°B.2.5°C.2°D.1.5°

常规全向信标以天线为中心,300m以外树木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顶部为准的垂直张角为:A.1.2°B.2.5°C.2°D.1.5°

下列建筑物适宜用人工拆除方法的是()。 A、砖木结构B、框架结构等高度不超过30m的建筑物C、板式结构等高度不超过30m的建筑物D、地下构筑物

在场地设计的指标控制中,有建筑极限高度控制的要求。以下几种建筑高度受限的原因,( )项不属于此范畴。A.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B.航空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C.消防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D.结构技术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

DVOR信标1号边带天线应安装在()A、磁北方向B、真北方向C、磁东方向D、视场地面定

NDB的场地设置规范中规定,距NDB天线中心500米范围内不得有高于3米的建筑物。

DVOR的场地设置规范中,距天线中心50米以内不得有树木。

DVOR近场效应的产生原理是边带天线和中央到监控天线的距离不等。

在DVOR中,30Hz可变相位信号是由()。A、边带天线阵产生的B、中央天线产生的C、边带天线信号和中央天线信号空间调制后产生的

空管二次雷达场地及环境要求不正确的有:()A、雷达场地应开阔、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并可获得足够的高、中、低空覆盖。B、在平原地区,雷达场地周围最好无高大植物和高建筑物。C、在山区,应选择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做为设备场地。D、以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米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等。

仿真时输入的天线挂高是()A、建筑物高度;B、抱杆长度;C、天线相对覆盖区的高度;D、天线相对周围地面的高度;

下列关于DVOR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DVOR的载波和上、下边带信号在空间合成从而形成30HzAM信号B、DVOR的载波和上、下边带信号在空间合成后就可以形成30HzFM信号C、DVOR通过边带天线的模拟旋转从而形成30HzFM信号D、DVOR在机柜中用30Hz信号对9960副载波调频从而形成30HzFM信号

常规全向信标以天线为中心,300m以外树木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顶部为准的垂直张角为:()。A、1.2°B、2.5°C、2°D、1.5°

常规全向信标以天线为中心,半径200m以外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垂直张角为:()。A、1.2°B、2.5°C、2°D、1.5°

常规全向信标以天线为中心,150m以外金属栅栏和拉线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垂直张角为()。A、1.2°B、2.5°C、2°D、1.5°

DVOR天线馈电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馈电的。

在DVOR设备发射机中直接形成基准相位信号和识别信号的调幅波,通过()辐射出去。A、边带天线B、中央天线C、边带天线和载波天线D、以上都不对

DVOR的场地要求以天线为中心,半径()米内不得有建筑物。A、50B、100C、150D、300

NDB的场地设置规范中规定,距NDB天线中心()米范围内不得有高于8米的建筑物。A、50B、100C、120D、500

DVOR天线系统中,天线的切换是在()的天线中进行。A、相邻B、隔两根天线之间C、相隔D、任意

DVOR的场地设置规范中,距天线中心50~100米以内不得有成片的树木,单棵树木高度不得高于地网()米A、4B、10C、15D、20

在DVOR中,30Hz基准相位信号是由()。A、边带天线阵产生的B、中央天线产生的C、边带天线信号和中央天线信号空间调制后产生的

DVOR边带天线信号顺时针旋转。

DVOR的载波天线是由若干个平均分布在圆周上的天线组成的。

DVOR边带天线阵的直径与天线旋转速率成反比。

单选题在卫星导航系统中,要求输入接收机天线的高度是:()A天线在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高度B天线在大地水准面上的高度C天线在当时海面上的高度D天线在当时海面上的高度加高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