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液体倾翻污染型事故中,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

简述液体倾翻污染型事故中,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


相关考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的事故土壤监测,采样点位需满足()。A、 打扫后采集表层5 cm土样B、 打扫后采集表层20 cm土样C、 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D、 采样点数不少于5个

农田土壤采样,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A、6种B、8种C、4种D、10种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A、5个B、10个C、10个D、20个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对于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也需进行样品的前期采集与现场调查,从而制定监测方案。

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应立即组织采样。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确定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事故的特征污染物是监测的重点,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一般分为()()两部分。A、瞬时采样监测B、事故现场监测C、跟踪监测D、连续采样监测

水环境应急监测现场记录的内容包括:绘制事故现场的位置图,标出采样点位,记录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持续时间,采样时间,以及水体感观性描述,可能存在的污染物,采样人员等。

简述污染源气态污染物稀释采样连续监测的原理

简述污染源气态污染物直接抽取采样连续监测的原理

简述江河水系污染监测的采样布点方法。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监测人员应携带必要的()尽快赶赴现场。A、简易快速检测器材B、采样器材C、安全防护装备

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

简述大气污染状况监测采样点的选择

进行污染事故土壤监测时,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撒型,打扫后采集表层0~5cm土壤,样品数不少于3个。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的采样点不得少于5个,同时要设定2到3个背景对照点。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直接采样?()A、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 B、 面积较大的土壤污染调查 C、 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 D、 持续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

判断题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应立即组织采样。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确定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事故的特征污染物是监测的重点,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A对B错

判断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A对B错

多选题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一般分为()()两部分。A瞬时采样监测B事故现场监测C跟踪监测D连续采样监测

判断题水环境应急监测现场记录的内容包括:绘制事故现场的位置图,标出采样点位,记录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持续时间,采样时间,以及水体感观性描述,可能存在的污染物,采样人员等。A对B错

多选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直接采样?()A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B面积较大的土壤污染调查C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D持续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

判断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的采样点不得少于5个,同时要设定2到3个背景对照点。A对B错

多选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农田土壤监测单元的点位布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B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C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D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多选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的事故土壤监测,采样点位需满足()。A打扫后采集表层5 cm土样B打扫后采集表层20 cm土样C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D采样点数不少于5个

问答题简述液体倾翻污染型事故中,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

判断题进行污染事故土壤监测时,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撒型,打扫后采集表层0~5cm土壤,样品数不少于3个。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