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LC协议帧的地址字段中包含有()地址。A、主B、从C、混合站D、以上任意一种

HDLC协议帧的地址字段中包含有()地址。

  • A、主
  • B、从
  • C、混合站
  • D、以上任意一种

相关考题:

HDLC帧结构中的()字段表示数据站的地址。 A.控制B.地址C.标志

D) 【解析】以太网帧结构由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字段、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帧校验字段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类型字段表示的是网络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数据字段保存高层待发的数据B.前导码字段的长度计入帧头长度C.类型字段表示协议类型D.目的地址字段是目的节点的硬件地址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HDLC协议帧的内容。A.标志序列 B.地址字段 C.可选字段 D.控制字段

关于IEEE802.11帧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帧控制字段的长度为2字节B.目的地址字段使用的是IP地址C.数据字段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D.帧校验字段采用的是CRC校验E.类型字段指出应用层协议类型

以太网帧结构包括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字段、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类型字段、__________和帧校验字段。

(9)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数据字段保存高层待发的数据B)前导码字段的长度计入帧头长度C)类型字段表示协议类型D)目的地址字段是目的节点的硬件地址

在以太网的帧结构中,表示网络层协议的字段是( )。A)前导码B)源地址C)帧校验D)类型

LAPB按HDLC的格式其地址编码只有两种:地址A是DTE地址(),地址B是DCE地址(),根据帧中的地址码可知该帧是命令帧还是响应帧,因为在命令帧中填()的地址,在响应帧中填()的地址。

关于IEEE802.11帧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帧控制字段的长度为2字节B、目的地址字段使用的是IP地址C、数据字段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D、帧校验字段采用的是CRC校验E、类型字段指出应用层协议类型

IEEE802.5协议定义的帧格式中,64bit源地址字段中的第二个bit置成“1”表示()A、一组地址B、广播地址C、全局管理地址D、局部管理地址

HDLC地址字段8个比特,全为1的地址为广播地址,全为0为无效地址。有效地址为()个。

完整的HDLC帧由标志字段、地址字段、()、信息字段、和()组成。

在以太网帧中插入VIA:N头部,头部插在()之后。A、目的地址B、源地址C、帧检验字段D、控制字段

PPP帧中()字段定义数据字段的内容。A、标志B、地址C、控制D、协议

HDLC的()字段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A、标志B、地址C、控制D、帧校验序列

HDLC地址字段8个比特。非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写入()的地址。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写入()的地址。

计算题:当HDLC的控制帧中地址字段为“10110010”,控制字段为“10001001”,帧校验序列采用G(X)=x16+X12+X5+1来产生,请写出此帧的完整形式。(注FCS用规定长度的X代替)

HDLC帧结构中的()字段表示数据站的地址。A、控制B、地址C、标志

关于IEEE802.1Q标准描述的正确的是:()A、在源MAC地址字段和协议类型字段之间加入4字节的802.1Q的TAG。B、在目的MAC地址字段和协议类型字段之间加入4字节的802.1Q的TAG。C、封装802.1Q帧的目的MAC地址使用的是0X01-00-0C-00-00。D、封装802.1Q帧不改变原有帧的目的MAC地址。

HDLC协议的帧类型由()字段决定。A、地址B、标志C、控制D、校验

在HDLC帧中,()字段定义了帧的开始和结束。A、标志B、地址C、控制D、帧校验序列

单选题IEEE802.5协议定义的帧格式中,64bit源地址字段中的第二个bit置成“1”表示()A一组地址B广播地址C全局管理地址D局部管理地址

问答题计算题:当HDLC的控制帧中地址字段为“10110010”,控制字段为“10001001”,帧校验序列采用G(X)=x16+X12+X5+1来产生,请写出此帧的完整形式。(注FCS用规定长度的X代替)

填空题HDLC地址字段8个比特。非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写入()的地址。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写入()的地址。

填空题完整的HDLC帧由标志字段、地址字段、()、信息字段、和()组成。

填空题LAPB按HDLC的格式其地址编码只有两种:地址A是DTE地址(),地址B是DCE地址(),根据帧中的地址码可知该帧是命令帧还是响应帧,因为在命令帧中填()的地址,在响应帧中填()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