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某一连续排放高架点源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时,需预測SO2()的情况。A1小时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月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

多选题
某一连续排放高架点源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时,需预測SO2()的情况。
A

1小时平均浓度

B

日平均浓度

C

月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某化工园区预计SO2年排放量为150t/a,NOx年排放量为450t/a,VOCs年排放量为1150t/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属于评价因子的二次污染物的是()A.PM10 B.O3 C.PM2.5D.VOCs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关于污染因子评价指数的 定义表述正确的是( )。A.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比值B.污染物浓度预測值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比值C.污染物浓度顸測值与环境现状监測值的比值D.污染物排放速率与环境现状监測值的比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則地面水环境》,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測中’ 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可简化成面源,其排放规律可简化为( )。 A.非连续恒定排放 B.连续恒定排放C.非连续非恒定排放 D.连续非恒定排放

某规划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排放SO2、NOX及VOCs年排放量分别为300t/a、600t/a、1500t/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进行筛选,下列评价因子应相应増加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的有()。A. SO 2 B. PM 2.5C. NO X D. O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地面水环境》,下述情况水质预測适用二维 解析模式的是( )。A.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B.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C.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D.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

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測,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 )参数变化的预測。A.常规现状质量 B.特征环境质量C.各种环境质量 D.各种污染物排放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地面水污染源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有()。A: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线源、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B: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C:无组织排放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水时,可以简化为点源D: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海湾污染源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情况

某新建燃煤电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有2005年运营的A项目,主要排放SO2、NO2;在建B项目,主要排放H2S、NH3;拟建C项目,主要排放SO2TSP。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电厂大气污染源调查应包括()。A:A项目B:B项目C:C项目D:新建燃煤电厂项目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参数均属于大气面源污染源调查清单的是()。A:面源起始点坐标、面源初始排放高度、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B:面源起始点坐标、面源污染物温度、排放工况、评价因子源强C:年平均风速、面源污染物温度、年排放小时数、评价因子源强D:年平均风速、面源初始排放高度、排放速度、排放温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不属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有()。A:估算毒性较大的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量B:点源调查C: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D: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A:在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大气环境影响预測,如果需要评价的点源数多于一个,计算地面浓度时应将 ( )对接受点浓度的贡献进行叠加。A、主要的点源 B、部分点源C、各个点源 D、源强最大的点源

某项目主要排放SO2、NO2CO、CO2、TSP、PM10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监测因子至少应包括()。A:SO2、NO2、CO、TSP、PM10B:SO2、NO2、CO2、TSP、PM10C:SO2、NO2、TSP、PM10D:SO2、CO、CO2、TSP、PM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均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B. 二级、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C. 三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D. 二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下面关于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的说法正确是()A.某建设项目排放SO2 300t/a,NOx 3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PM2.5。B.某建设项目排放SO2 300t/a,NOx 3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PM2.5,O3。C.某规划项目排放SO2 200t/a,NOx 200t/a,VOCs 17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O3,VOCs。D.某规划项目排放SO2 200t/a,NOx 1000t/a,VOCs 700t/a评价因子识别为SO2,NOx,PM2.5,VOCs。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说法错误的是()。A: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D: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某磷肥厂硫酸制酸装置尾气排放污染物SO2和硫酸雾,该排气筒高95m,请用内插法计算尾气SO2执行GB16297—1996《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中硫酸制酸生产对应的SO2限值。

交通运输污染大气的特点是()A、流动性,排放高度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NOx、CO等B、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接近人呼吸带,污染物主要是NOx、CO、醛类、Pb等C、流动性,排放高度较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Pb、CO等D、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Pb、SO2、醛类等E、流动性,排放高度一般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NOx.醛类、Pb等

汽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CO、HC、NO、SO2、碳烟。()

下列关于地面水污染源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线源、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B、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C、无组织排放可以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水时,可以简化为点源D、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海湾污染源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某一连续排放高架点源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时,需预測SO2()的情况。A、1小时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月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 )A在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单选题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 )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A主要排放点源B主要集中式排放源C分散式排放源D各集中式排放源

多选题某一连续排放高架点源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时,需预測SO2()的情况。A1小时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月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

单选题交通运输污染大气的特点是()。A流动性,排放高度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NOX、CO等B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接近人呼吸带,污染物主要是NOX、CO、醛类、Pb等C流动性,排放高度较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Pb、CO等D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Pb、SO2、醛类等E流动性,排放高度一般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NOX、醛类、Pb等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地面水污染源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线源、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B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C无组织排放可以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水时,可以简化为点源D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海湾污染源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问答题某磷肥厂硫酸制酸装置尾气排放污染物SO2和硫酸雾,该排气筒高95m,请用内插法计算尾气SO2执行GB16297—1996《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中硫酸制酸生产对应的SO2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