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储气井放散时操作人员应处于与放散气流方向大于()度夹角的位置A90度B60度C45度D30度

单选题
储气井放散时操作人员应处于与放散气流方向大于()度夹角的位置
A

90度

B

60度

C

45度

D

30度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电石厂失电应急内容()。 A、巡检至液压站风机房,手动开启柴油风机,确认供风压力B、集中人员,准备撤离C、巡检立即到现场确认11.4米平台助燃空气释放阀是否处于放散位置,如果没有处于放散位置,应立即到22.8米平台现场手动打开悬挂缸冷却风外排阀门D、联系总调,要求送电

稀油密封型干式煤气柜活塞至紧急放散煤气的位置前,可提前放散柜内过剩煤气的放散 装置,称为 ()放散管。A、安全B、过剩C、紧急

编写放空作业操作规程应注意与放散作业区分开,即放空作业必须点火放空,而放散是严禁点火放散。()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稀油密封型干式煤气柜活塞至紧急放散煤气的位置前,可提前放散柜内过剩煤气的放散装置,称为()放散管。

炉顶放散管的高度应高出卷扬机绳轮工作台()m以上。放散管的放散阀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在炉台上操作。A、4B、10C、5

储气井放散时操作人员应处于与放散气流方向大于()度夹角的位置A、90度B、60度C、45度D、30度

储气井放散时操作人员应穿()衣服A、防静电服装B、防雷电服装C、防火服装D、防水服装

回气枪正常工作时,气流方向是()。A、从储罐流向车载瓶B、从车载瓶流向储罐或安全放散C、不确定D、先流向车载瓶、后流向储罐

应力放散时应做到()A、总放散量要够B、沿钢轨全长放散要均匀C、最后锁定轨温要准D、一定要拉伸

根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规定:生产作业临时放散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A、放散管应避开居民住宅、明火、高压架空电线等场所;当无法避开居民住宅等场所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B、放散管管径应大于DN50C、对聚乙烯塑料管道进行置换时,放散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可靠接地D、用燃气直接置换空气时,其置换时的燃气压力宜小于5kPaE、放散管应高出地面2m以上

当放散管的建筑物处于雷区时,放散管的引线应接地,且接地电阻应小于多少欧姆?A、50B、30C、10

置换作业时应根据管线情况和现场条件确定放散点数量与位置,管道末端()设置放散点。A、不能;B、必须;C、可有可无

哪些位置应安设放散管?

放散燃烧时应有专人现场监护,严格控制火势,监护人员与放散火炬的水平距离宜大于()m。A、10B、15C、20D、25

参加管道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在作业中设置的放散点放散时应有专人监护。A、防护用具B、工作服C、整齐D、干净

在安装软式传动机构的钢索时,应保证钢索和滑轮的:()A、夹角不得大于3度B、夹角不得大于2度C、方向一致D、夹角不得大于5度

单选题炉顶放散管的高度应高出卷扬机绳轮工作台()m以上。放散管的放散阀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在炉台上操作。A4B10C5

单选题当放散管的建筑物处于雷区时,放散管的引线应接地,且接地电阻应小于多少欧姆?A50B30C10

单选题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高压天然气储罐区设置集中放散装置时,下列关于集中放散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内外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的间距为30米;B放散管的管口高度应高出25米范围内的建筑物2米以上,且不低于10米;C放散管应位于站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D放散管口应设防雨帽。

单选题储气井放散时操作人员应穿()衣服A防静电服装B防雷电服装C防火服装D防水服装

单选题放散燃烧时应有专人现场监护,严格控制火势,监护人员与放散火炬的水平距离宜大于()m。A10B15C20D25

问答题哪些位置应安设放散管?

单选题参加管道停气、降压、动火及通气作业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在作业中设置的放散点放散时应有专人监护。A防护用具B工作服C整齐D干净

单选题根据《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的规定,下列关于化工装置通用安全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构)筑物内设备的放散管,应引出建(构)筑物外,且不危及人员安全B室外设备的放散管,应高出本设备2m以上,且应高出相邻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操作平台2m以上C直径小于20 m的储存甲类液体储槽,至少1处接地;大于20m的,至少2处接地D可燃气体的管线的接地装置仅为防静电的接地,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0Ω

填空题稀油密封型干式煤气柜活塞至紧急放散煤气的位置前,可提前放散柜内过剩煤气的放散装置,称为()放散管。

单选题按燃气流动方向,常安装在阀门下侧的附属设备是()。A放散管B排水器C补偿器D绝缘法兰

单选题置换作业时应根据管线情况和现场条件确定放散点数量与位置,管道末端()设置放散点。A不能;B必须;C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