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解释下列名词: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原子线和离子线; (3)等离子体; (4)谱线的自吸; (5)共振线和主共振线。

问答题
解释下列名词: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原子线和离子线; (3)等离子体; (4)谱线的自吸; (5)共振线和主共振线。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面哪种光源 ,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 度? ( ) A.直流电弧B.交流电弧C.电火花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 ) A.波长接近B.挥发率相近C.激发温度相同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待测元素的原子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谱线是( )。A.共振发射线B.共振吸收线C.共振发射线和共振吸收线D.一般谱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光谱干扰是指连续背景干扰和谱线重叠干扰。

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该元素的()A、灵敏线B、共振线C、吸收线D、分析线E、特征线

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种元素的共振线不同而各具特征性,这种共振线称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

已知ZnI3072.06Å和ZnI3065.90Å的激发电位分别为8.11eV和4.03eV,两者跃迁概率A及统计权重之比g(Ag)1/g(Ag)2=380,两谱线强度分别为64.75和165.96,试计算等离子体的温度。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电离度增大会产生()减弱,()增强。A、原子线;离子线B、离子线;共振线C、共振线;分析线D、分析线;原子荧光

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A、直流电弧B、交流电弧C、电火花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A、波长接近B、挥发率相近C、激发温度相同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位于中心的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同种基态原子吸收,导致谱线中心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自吸现象随浓度增加现()。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为()

在光谱波长表中,常用r表示()A、原子线B、离子线C、自吸线D、自蚀线

解释下列名词: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原子线和离子线; (3)等离子体; (4)谱线的自吸; (5)共振线和主共振线。

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 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 ③激发温度; ④试样中元素浓度; ⑤电离度; 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根据氢原子理论,若大量氢原子处于主量子数n=5的激发态,则跃迁辐射的谱线中属于巴耳末系的谱线有()A、1条B、3条C、4条D、10条

单选题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 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 ③激发温度; ④试样中元素浓度; ⑤电离度; 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单选题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该元素的()A灵敏线B共振线C吸收线D分析线E特征线

单选题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名词解释题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单选题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A波长接近B挥发率相近C激发温度相同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名词解释题谱线自吸

单选题在光谱波长表中,常用r表示()A原子线B离子线C自吸线D自蚀线

名词解释题原子线和离子线

单选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一般在()情况下不选择共振线而选择次灵敏线作分析线。(1)试样浓度较高;(2)共振线受其他谱线的干扰;(3)有吸收线重叠;(4)共振吸收线的稳定度小。A2、3B2、4C2、3、4D1、2、3、4

名词解释题谱线的自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