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期谕旨中提到英国:“在西洋诸国中较强悍,且闻向在海洋有劫掠各国商船之事”。对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等要求,谕旨指出:“如此非分于求,究其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据此推断乾隆帝()A、以天朝观念应对英国人B、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C、认清了英国通商的本质D、对与英国交往有所警觉

乾隆后期谕旨中提到英国:“在西洋诸国中较强悍,且闻向在海洋有劫掠各国商船之事”。对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等要求,谕旨指出:“如此非分于求,究其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据此推断乾隆帝()

  • A、以天朝观念应对英国人
  • B、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 C、认清了英国通商的本质
  • D、对与英国交往有所警觉

相关考题: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提出扩充通商机会和联络邦交的要求,受到()的拒绝。 A.康熙皇帝B.雍正皇帝C.乾隆皇帝D.道光皇帝

曾接见英国公使马戛尔尼,要求其行三跪九叩礼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B、乾隆C、雍正D、嘉庆

乾隆年间来华进行贸易交涉的英国使团是()。A.都鲁使团B.科腾使团C.马噶尔尼使团D.阿美士德使团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使英国人可以携其家眷到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居住。

民俗(folklore)一词的创造者是()A英国人博尔尼B英国人汤姆斯C英国人尔特利D德国人格林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1793年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A、与清王朝签订通商协议B、前来与清王朝进行朝贡贸易C、打破大国闭关锁国政策D、开辟英国在大国的广阔市场

乾隆年间来华进行贸易交涉的英国使团是()。A、都鲁使团B、科腾使团C、马噶尔尼使团D、阿美士德使团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A、明确国家(政府)保护个人人身与财产权利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C、割香港岛给英国D、以书面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

马戛尔尼使团

乾隆皇帝野宴蒙古王公、班禅六世、并接见英国使臣马夏尔尼的地方在避暑山庄的哪里?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

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该谕旨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言的()A、改土归流B、五世达赖来京朝贺C、台湾郑氏降清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签署该文件的中国皇帝是()A、乾隆帝B、道光帝C、咸丰帝D、光绪帝

乾隆皇帝时英国派使者来华,送给中国的是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铜炮、火枪等,而乾隆帝回赠的却是丝绸、宣纸等,这反映出()A、英国向中国夸耀军事力量B、中英科技已有相当的差距C、英国已有联合中国之意D、英国与中国互通有无

1793年夏天,英国的()带领的一个使团来访华,试图通过和平方式打开中国的市场。A、阿美士德伯爵B、义律男爵C、马戛尔尼勋爵D、璞鼎查男爵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2分)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材料:1793年,乾隆83岁大寿,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海禁政策的影响。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向清廷呈递的外交文书中要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割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乾隆帝在“敕谕”中答复,“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地森然,即岛屿与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又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了英方要求。——摘编自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张岂之《中国历史》第四卷等书。材料二: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一一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说明中国收归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指出中国与英国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

单选题民俗(folklore)一词的创造者是()A英国人博尔尼B英国人汤姆斯C英国人尔特利D德国人格林

单选题乾隆年间来华进行贸易交涉的英国使团是()。A都鲁使团B科腾使团C马噶尔尼使团D阿美士德使团

单选题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该谕旨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言的()A改土归流B五世达赖来京朝贺C台湾郑氏降清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单选题乾隆后期谕旨中提到英国:“在西洋诸国中较强悍,且闻向在海洋有劫掠各国商船之事”。对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等要求,谕旨指出:“如此非分于求,究其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因思各省海疆,最为紧要。”据此推断乾隆帝()A以天朝观念应对英国人B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C认清了英国通商的本质D对与英国交往有所警觉

单选题1793年夏天,英国的()带领的一个使团来访华,试图通过和平方式打开中国的市场。A阿美士德伯爵B义律男爵C马戛尔尼勋爵D璞鼎查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