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相邻坡度的代数差小于3‰时,变坡点的设置无需考虑线路平面,允许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
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时须设计竖曲线。
在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超过一定值时应设()连接两坡段。 A、缓和曲线B、竖曲线C、曲线D、圆曲线
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线路的纵断面是由不同的坡度连接的。当两相邻的坡度值的代数差超过一定值时,在变坡处,必须用曲线连接。这种在竖面上连接不同坡度的曲线称为 ( )A.竖曲线 B.平曲线C.回头曲线 D.缓和曲线
线路的纵断面是由不同的坡度连接的。当两相邻的坡度值的代数差超过一定值时,在变坡处,必须用曲线连接。这种在竖面上连接不同坡度的曲线称为()。A:平曲线B:回头曲线C:竖曲线D:缓和曲线
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
坡度标设在变坡点处,箭尾数字表示()。A、坡段长度B、坡度值C、坡段里程D、竖曲线半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当I级、II级铁路大于()时,相邻坡段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当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或等于()时,应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A、0.5‰B、1‰C、1.5‰D、2‰
坡度栏中竖线为变坡点的位置,两竖线间平线表示()。A、上坡B、下坡C、平坡D、坡度值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当Ⅲ级铁路大于()时,相邻坡段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纵断面某相邻纵坡分别为i1=+7.5%,i2=8%,则()。A、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B、不需设置竖曲线C、坡度角为ω=0.155D、坡度角为ω=0.005
当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的代数差为“-”时,竖曲线为()。A、凹曲线B、缓和曲线C、圆曲线D、凸曲线
计算题:某公路纵断面设计,在K12+180设计一变坡点,标高为20.88,该变坡点前后的设计坡度分别为i1=-3.5%,i2=1.8%,设计的竖曲线半径R=5000m,试计算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K12+200处的设计标高。
纵断面某相邻纵坡分别为i1=+1.3%,i2=3.3%,则()。A、变坡角ω=0.046B、变坡角ω=-0.02C、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D、不需设置竖曲线
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6%,竖曲线半径为2000m,变坡点桩号为K1+200,则该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关于道路竖曲线,正确的有()A、竖曲线因坡段转折处是凸形或凹形的不同而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B、为转折角,其大小等于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C、值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上方;ω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下方D、凸形竖曲线设置的目的在于缓和纵坡转折线,保证汽车的行驶视距
为了保证行车的平稳和安全,在线路纵断面上,坡度变坡处应以曲线连接,这种连接相邻坡度线的曲线叫()A、变坡线B、平曲线C、变曲线D、竖曲线
在道路的纵断面上,对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的转折处设置的缓和曲线称为()A、竖曲线B、圆曲线C、平曲线D、纵曲线
单选题在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超过一定值时应设()连接两坡段。A缓和曲线B竖曲线C曲线D圆曲线
填空题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当I级、II级铁路大于()时,相邻坡段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单选题坡度标设在变坡点处,箭尾数字表示()。A坡段长度B坡度值C坡段里程D竖曲线半
判断题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A对B错
单选题为了保证行车的平稳和安全,在线路纵断面上,坡度变坡处应以曲线连接,这种连接相邻坡度线的曲线叫()A变坡线B平曲线C变曲线D竖曲线
单选题坡度栏中竖线为变坡点的位置,两竖线间平线表示()。A上坡B下坡C平坡D坡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