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收到一部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稿,经责任编辑初审后,觉得有部分内容没有把握,提交总编辑审查后决定请某大学宗教学教授审查。教授审查后认为问题不大,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责任编辑即进行书稿的加工整理,再次请该教授复审后,经总编辑审阅发稿并安排出版。请根据出版方面的有关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某社收到一部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稿,经责任编辑初审后,觉得有部分内容没有把握,提交总编辑审查后决定请某大学宗教学教授审查。教授审查后认为问题不大,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责任编辑即进行书稿的加工整理,再次请该教授复审后,经总编辑审阅发稿并安排出版。请根据出版方面的有关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初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初审是对稿件的初次审读B.初审是三审制中的决定性因素C.初审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稿件的出版价值作出初步的估计D.初审应该解决稿件中的所有问题,不能留待复审、终审解决E.初审要对书稿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鉴定

下列关于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办理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A:初审机构提出初审意见的期限为20个工作日B:国家发改委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C:不能按时做出决定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D:专家评审时间也计算在许可办理期限之内E:初审机构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30日内做出决定

书稿接受出版后,应由()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A、书稿的责任编辑B、有关的编辑室主任C、总编办公室主任D、出版社法定代表人

复审者的任务包括()A、审核初审者的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B、根据初审者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阅读书稿C、主要审查书稿的政治导向D、解决初审者遗留的问题E、有权要求初审者返工

在()的情况下,出版社应退修稿件。A、收到作者书稿B、作者的书稿没有达到出版水平C、书稿基本可用,但需修改D、编辑发现新的学术问题

关于责任编辑制度,说法正确的有()等。A、责任编辑负责书刊的初审B、责任编辑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C、责任编辑应该负责处理校对人员的质疑D、责任编辑应该负责监督出版物的复制质量E、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单位指定

某出版社具有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的甲,接到某大学教授乙推荐的由张、王两主编的书稿《中国普通高校名录》,阅后认为该书稿能取得良好效益,就向社长作了汇报。社长当即决定将该书列入当年出版计划补报备案,并委托教授乙初审和加工。甲复审书稿并签字后,作为快件发稿至出版部。技术当天完成版式设计,随后连同社外美术完成的封面设计电子文件发往印刷厂,排版后即出胶片正式印制。该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请分项编号列出

某出版社收到一部由某行业协会推荐的书稿。编辑小李审读全稿后,认为可以出版。他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A、撰写选题报告,提交集体论证B、进行编辑加工C、统一稿件中互有矛盾的数据D、起草出版合同

终审者的任务包括()A、审核初审、复审的意见B、解决初审者、复审者提出的问题C、从思想政治倾向,是否违法违规到出版社经营,全面判断审查书稿质量D、抽读书稿,作出价值判断E、与相关人员协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某出版社一名专业技术职务为副编审的编辑室主任甲组到了一部书稿,审稿中的初审和复审可以采取的做法有()等。A、由甲兼任初审和复审B、由甲初审,聘请大学教授复审C、由甲初审,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的一名老编审复审D、由专业技术职务为编辑的其他编辑人员初审,甲复审E、特聘一名大学教授初审,甲复审

A出版社副编审王某2006年7月看到张某的《新四军将领传》书稿后,感到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很吸引入,若出版可有较好效益,便直报社长要求列选。社长看了选题报告后,当即决定将该书列入当年出版计划补报备案,并令王某担任该书责任编辑,抓紧签订出版合同,尽快出版。两天后,张某与A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并把书稿交王某。王某初审、编辑加工并复审后,经社长签字同意,将书稿连同张某提供的封面设计电子文件和版式设计样张交出版科送印刷厂排版后直接印刷、装订。2006年9月该书出版。C零售书店作为总发行单位统一包销该书。2007年3月,该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图书质量检查,发现《新四军将领传》的差错率达万分之六,责令A出版社立即收回。此前,王某于2005年曾因另一本书编校质量不合格而受到通报批评。 问题一: A出版社在《新四军将领传》一书的出版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二: 依照出版行政管理规定,该省新闻出版局可对A出版社、王某分别给予什么处罚?

多选题终审者的任务包括()A审核初审、复审的意见B解决初审者、复审者提出的问题C从思想政治倾向,是否违法违规到出版社经营,全面判断审查书稿质量D抽读书稿,作出价值判断E与相关人员协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单选题在()的情况下,出版社应退修稿件。A收到作者书稿B作者的书稿没有达到出版水平C书稿基本可用,但需修改D编辑发现新的学术问题

多选题关于书稿加工后责任编辑的编辑工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完成将书稿送请复审、终审的程序B进行书稿整理和发稿C提出整体设计要求D将校样中作者进行的所有修改都照样过录到校样的正样上E进行样书检查和图书宣传并收集反馈信息

多选题复审者的任务包括()A审核初审者的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B根据初审者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阅读书稿C主要审查书稿的政治导向D解决初审者遗留的问题E有权要求初审者返工

单选题书稿接受出版后,应由()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A书稿的责任编辑B有关的编辑室主任C总编办公室主任D出版社法定代表人

问答题某出版社具有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的甲,接到某大学教授乙推荐的由张、王两主编的书稿《中国普通高校名录》,阅后认为该书稿能取得良好效益,就向社长作了汇报。社长当即决定将该书列入当年出版计划补报备案,并委托教授乙初审和加工。甲复审书稿并签字后,作为快件发稿至出版部。技术当天完成版式设计,随后连同社外美术完成的封面设计电子文件发往印刷厂,排版后即出胶片正式印制。该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请分项编号列出

单选题某出版社收到一部由某行业协会推荐的书稿。编辑小李审读全稿后,认为可以出版。他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A撰写选题报告,提交集体论证B进行编辑加工C统一稿件中互有矛盾的数据D起草出版合同

多选题某出版社一名专业技术职务为副编审的编辑室主任甲组到了一部书稿,审稿中的初审和复审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等。A由甲兼任初审和复审B由甲初审,聘请大学教授复审C由甲初审,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的一名老编审复审D由专业技术职务为编辑的其他编辑人员初审,甲复审E特聘一名大学教授初审,甲复审

问答题 【案例】 某社收到一部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稿,经责任编辑初审后,觉得有部分内容没有把握,提交总编辑审查后决定请某大学宗教学教授审查。教授审查后认为问题不大,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责任编辑即进行书稿的加工整理,再次请该教授复审后,经总编辑审阅发稿并安排出版。 【思考练习】 请根据出版方面的有关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多选题关于责任编辑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等。A责任编辑负责书刊的初审B责任编辑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C责任编辑应该负责处理校对人员的质疑D责任编辑应该负责监督出版物的复制质量E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单位指定

多选题某出版社一名专业技术职务为副编审的编辑室主任甲组到了一部书稿,审稿中的初审和复审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等。[2008年中级真题]A由甲兼任初审和复审B由甲初审,聘请大学教授复审C由甲初审,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的一名老编审复审D由专业技术职务为编辑的其他编辑人员初审,甲复审E特聘一名大学教授初审,甲复审

问答题某编辑室副主任具有“编辑”专业技术职务,担任某书稿的责任编辑。他完成此书稿的初审及复审工作并提出“同意接受出版”的意见后,就将书稿送交具有“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总编辑终审。 请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多选题下列关于初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2年真题]A初审是对稿件的初次审读B初审是三审制中的决定性因素C初审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稿件的出版价值作出初步的估计D初审应该解决稿件中的所有问题,不能留待复审、终审解决E初审要对书稿作出全面的分析和鉴定

单选题某出版社收到一部由某行业协会推荐的书稿。编辑小李审读全稿后,认为可以出版。他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  )。[2012年真题]A撰写选题报告提交集体论证B进行编辑加工C统一稿件中互有矛盾的数据D起草出版合同

问答题A出版社副编审王某2006年7月看到张某的《新四军将领传》书稿后,感到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很吸引入,若出版可有较好效益,便直报社长要求列选。社长看了选题报告后,当即决定将该书列入当年出版计划补报备案,并令王某担任该书责任编辑,抓紧签订出版合同,尽快出版。 两天后,张某与A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并把书稿交王某。王某初审、编辑加工并复审后,经社长签字同意,将书稿连同张某提供的封面设计电子文件和版式设计样张交出版科送印刷厂排版后直接印刷、装订。2006年9月该书出版。C零售书店作为总发行单位统一包销该书。 2007年3月,该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图书质量检查,发现《新四军将领传》的差错率达万分之六,责令A出版社立即收回。此前,王某于2005年曾因另一本书编校质量不合格而受到通报批评。 问题一: A出版社在《新四军将领传》一书的出版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二: 依照出版行政管理规定,该省新闻出版局可对A出版社、王某分别给予什么处罚?

问答题简答题:某编辑室副主任具有“编辑”专业技术职务,担任某书稿的责任编辑。其完成此书稿的初审及复审工作并提出“同意接受出版”的意见后,就将书稿送交具有“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总编辑终审。请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2003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