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称为DNA的“熔点”、“熔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使DNA发生增色效应,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如果(G+C)%越高,则Tm越高。

Tm称为DNA的“熔点”、“熔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使DNA发生增色效应,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如果(G+C)%越高,则Tm越高。


相关考题:

双螺旋DNA结构解链中的Tm是指()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的温度B.双螺旋DNA达到开始变性时的温度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的温度D.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4时的温度E.都不对

关于融解温度(Tm)描述错误的是( )。A、50%的DNA双链被打开时的温度B、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A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C、DNA的Tm值与其DNA长短有关D、DNA的Tm值与其碱基的GC含量相关E、DNA溶液中离子强度越低,Tm值越高

双螺旋DNA结构解链中的Tm是指(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的温度B、双螺旋DNA达到开始变性时的温度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的温度D、双螺旋DNA达到失去1/4时的温度E、以上都不是

关于DNA变性和复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变性后,对260 nm处紫外光的吸光率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B、DNA热变性发生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增色效应呈爆发式C、DNA变性达到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D、DNA经热变性后快速冷却,变性后的单链DNA又可以回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成为退火E、适宜的复性温度是Tm-25 ℃左右

引物的退火温度与解链温度(Tm)的关系通常是( )。A、退火温度比Tm高5℃~10℃B、退火温度比Tm低5℃~10℃C、退火温度比Tm低10℃~15℃D、退火温度比Tm高15℃~20℃E、退火温度比Tm低15℃~20℃

通常情况下DNA的熔点温度(解链温度)是指DNA分子发生变性时的温度,其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数量须达到 A、10%B、30%C、50%D、70%E、90%

Tm是指A. DNA开始解链时所需的温度 B. DNA完全解链时所需的温度C. DNA双链解开50%时的温度 D. A260达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DNA的解链温度是指( )A.B.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Tm值是指()A、双股DNA解链成单股DNAB、单股DNA恢复成双股DNAC、50%DNA变性时的温度

关于融解温度(Tm)描述错误的是()。A、50%的DNA双链被打开时的温度B、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C、DNA的Tm值与其DNA长短有关D、DNA的Tm值与其碱基的GC含量相关E、DNA溶液中离子强度越低,Tm值越高

下列关于Tm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变性从解链开始到解链完成,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时的温度B、G含量越高,Tm值越大C、C含量越高,Tm值越大D、核酸分子越大,Tm值越大E、T含量对Tm值影响较小

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会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开始转化的温度称为()A、沸点B、熔点C、可熔性D、熔解温度

双链DNA之所以有高的解链温度(熔解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A、嘌呤B、嘧啶C、A和TD、C和GE、A和C

DNA在水溶液中的变性温度又称为()。A、溶解温度B、融解温度C、熔解温度D、降解温度

熔解温度(Tm值)

解链温度(Tm值)

DNA的熔解温度(Tm值)

双螺旋DNA的熔解温度Tm与()、()和()有关

解链温度Tm

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Tm(熔解温度)则(),分子比较稳定。

单选题Tm值是指()A双股DNA解链成单股DNAB单股DNA恢复成双股DNAC50%DNA变性时的温度

名词解释题解链温度Tm

单选题双链DNA之所以有高的解链温度(熔解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A嘌呤B嘧啶CA和TDC和GEA和C

名词解释题熔解温度(Tm值)

填空题双螺旋DNA的熔解温度Tm与()、()和()有关

单选题DNA在水溶液中的变性温度又称为()。A溶解温度B融解温度C熔解温度D降解温度

判断题Tm称为DNA的“熔点”、“熔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使DNA发生增色效应,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如果(G+C)%越高,则Tm越高。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