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相关考题:
为反对“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北京工人三千余人,在1919年5月4日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在天安门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掀起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史称“五四”爱国运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外国在华投资的地理分布是()。A.集中在沿海地区B.利用特权修建的铁路沿线C.甲午战争前,半数集中在上海D.日本的投资集中在东北地区E.法国资本集中在云南,英国资本集中在长江沿岸,一战前德国资本集中在山东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指出,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系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当日本代表强调它所获得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公平合理”时,顾维钧当即反驳,“二十一条”是日本以武力威胁迫使袁世凯签署的,这不能成为依据。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国际法,更会危害亚洲和世界安全,这不是巴黎和会的本意。 ? ——摘自王芸生《六十年的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中国代表团自行决定。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和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的原因。(4分)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A.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B.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C.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外来列强压迫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德国强租胶州湾B、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外国在华投资的地理分布是()。A、集中在沿海地区B、利用特权修建的铁路沿线C、甲午战争前,半数集中在上海D、日本的投资集中在东北地区E、法国资本集中在云南,英国资本集中在长江沿岸,一战前德国资本集中在山东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突出的要求包括()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D、取消袁世凯与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E、拒签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单选题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多选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突出的要求包括()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D取消袁世凯与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E拒签和约
单选题巴黎和会的五大强国是()。A英、美、日、法、意B英、法、美、德、意C英、德、美、法、日D英、法、美、德、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