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作告警标志。A、1mB、1.5C、2.0mD、3m

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作告警标志。

  • A、1m
  • B、1.5
  • C、2.0m
  • D、3m

相关考题:

在原拉线位置或拉线位附近安装新拉线时,应先制作临时拉线,防止挖新拉线坑时将原有拉线地锚挖出而导致抗拉力不足使地锚移动发生倒杆事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拉线安装设计应符合()要求。 A.通信线路用拉线一般采用7股镀锌钢绞线B.水泥杆杆路拉线地锚宜采用地锚钢柄及水泥拉线盘C.地锚钢绞线程式应比拉线程式大一级D.地锚钢绞线程式也可以用同程式2根钢绞线

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 A.错误B.正确

人行道上无法按正常“距离比”选定拉线人地点时,可采用()拉线。 A.吊板拉线B.顶头拉线C.三方拉线D.四方拉线

下列哪些是埋设拉线地锚的要求()A、拉线盘的质量应符合预制品的质量要求,不得有断裂、露筋等现象B、埋设地锚应端正不偏斜,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C、拉线地锚出土点与拉线盘间应开一个斜槽,使拉线与地锚成一直线D、拉线地锚坑回填土时,每回土30cm夯实一次,要求密实。地面应整平,处理要求与电杆杆根相同

安装双拉线时,两条拉线应在()上,同时应保证两条拉线的平行及地锚出土长度的一致。

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

人行道上无法按正常“距离比”选定拉线人地点时,可采用()拉线。A、吊板拉线B、顶头拉线C、三方拉线D、四方拉线

拉线地锚应该埋设端正,不得倾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该与拉线()。

拉线设在人行道上,可在拉线距地2m处套以竹竿并间隔涂以()漆。

安装拉线时,1人看好锚柱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应使锚柱端部()。A、向拉线侧倾斜0~50mmB、尽量垂直不倾斜C、向拉线侧倾斜50~100mmD、允许顺线路方向倾斜-50~+100mm

人行道上的拉线宜加塑料保护管、竹筒或木桩保护。

更换角杆拉线、地锚时,必须先安装好()后,才可拆换原拉线、地锚。A、架空吊线B、临时拉线C、终端拉线D、予留架

拉线地锚主要用来安装固定拉线,分为()。A、钢地锚B、混凝土地锚C、螺栓式拉线地锚D、铁地锚

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的对地夹角允许偏差应为()。A、1°B、3°C、5°D、10°

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的对地夹角允许偏差应为()°,拉线水平投影间的夹角误差值应≤()。

人行道上的拉线应安装拉线警示管

人行道上的拉线可用()等器材保护。A、红色塑料套管B、木桩C、竹简

拉线安装设计应符合()要求。A、通信线路用拉线一般采用7股镀锌钢绞线B、水泥杆杆路拉线地锚宜采用地锚钢柄及水泥拉线盘C、地锚钢绞线程式应比拉线程式大一级D、地锚钢绞线程式也可以用同程式2根钢绞线

防风拉线固定环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角。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防风拉线长环中间位置.

拉丝地锚埋设的位置应端正,不得偏斜,地锚横木或拉线盘应和拉线方向成一直线。

在洪水泛滥时期,()的方法对有拉线锚的基础更为有效,能避免拉线地锚上拔,发生倒杆事故。A、打围桩B、回填泥沙C、夯实基础D、加固拉线

判断题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A对B错

单选题人行道上无法按正常“距离比”选定拉线人地点时,可采用()拉线。A吊板拉线B顶头拉线C三方拉线D四方拉线

填空题防风拉线固定环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角。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防风拉线长环中间位置.

填空题安装双拉线时,两条拉线应在()上,同时应保证两条拉线的平行及地锚出土长度的一致。

填空题拉线设在人行道上,可在拉线距地2m处套以竹竿并间隔涂以()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