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对一出生3d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时,应重点了解()。A、是否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B、是否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C、是否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D、生理性黄疸是否消退E、生理性体重下降是否恢复

社区护士对一出生3d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时,应重点了解()。

  • A、是否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 B、是否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 C、是否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 D、生理性黄疸是否消退
  • E、生理性体重下降是否恢复

相关考题:

新生儿,7天。社区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时嘱其家人,在小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IU以预防佝偻病。为预防佝偻病一般应服用维生素D至()。A.3个月B.1岁C.2岁D.3岁E.4岁

社区护士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家庭访视,下列访视对象应排在首位的是( )A、老年糖尿病患者B、新生儿C、传染病患者D、独居老人E、未参加社区预防接种者

社区护士对顺产新生儿家庭的首次访视应在新生儿A、出院后24小时之内B、出生后第3天C、出生后第7天D、出生后第10天E、出生后第15天

新生儿家庭访视,在出院( )周内(与产后访视结合)进行A、1B、2C、3D、4

为了达到家庭访视的目的,社区护士在实施家庭访 视时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社区护士进行家庭访视主要是()A、护理家庭中的病人B、进行家庭整体护理C、对管辖的所有家庭进行访视D、协调、计划和指导家庭向健康方向发展

社区护士对一出生3 d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时,应重点了解A、是否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B、是否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C、是否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D、生理性黄疸是否消退E、生理性体重下降是否恢复

医护人员应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访视的内容是A、宣传混合喂养的优点B、督促完成基础计划免疫C、指导添加辅食D、日常护理指导E、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

新生儿出生后12~14d进行第二次访视,应观察了解的内容有

某社区护士欲到患者王某家中进行家庭访视。根据家庭访视护士的自我保护原则,该护士做法不当的是A.家访前与家庭取得联系B.可要求陪同人员同行C.随身携带身份证和工作证D.只有该护士一人了解家访计划E.只在计划好的时间内进行访视

有关社区护士家庭访视前的准备,不妥的是( )。A.查阅家庭健康资料了解家庭健康状况B.电话联系预约访视日期和具体时间C.社区护士应独立确定访视目的和目标D.根据访视家庭情况准备访视物品E.访视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备案

社区护士对新生儿家庭的首次访视应在新生儿A.出院后24小时之内B.出生后第5天C.出生后第7天D.出生后第10天E.出生后第15天

对“新生儿家庭访视”叙述错误的是()A、应在新生儿出院1周后进行B、应了解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的情况C、应为新生儿测量体温.体重,进行体检D、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为了达到家庭访视的目的,社区护士在实施家庭访视时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新生儿家庭访视半月访的访视重点有哪些?

社区护士深入家庭对病人进行具体护理和指导的方法属于()A、居家护理B、家庭访视C、地段护理D、健康教育

新生儿家庭访视应询问哪些情况?()A、出生时体重和身长B、黄疸、脐带C、睡眠、二便D、疫苗接种

新生儿家庭访视时要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不再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8次家庭访视。

社区护士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工具是()A、家庭评估B、家庭访视C、家庭评价D、社区评估E、社区诊断

下列关于新生儿家庭访视服务内容不正确的是()A、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等B、新生儿出院后2周内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C、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D、为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E、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问答题为了达到家庭访视的目的,社区护士在实施家庭访视时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判断题新生儿家庭访视时要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不再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A对B错

判断题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8次家庭访视。A对B错

单选题社区护士对一出生3d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时,应重点了解()。A是否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B是否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C是否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D生理性黄疸是否消退E生理性体重下降是否恢复

单选题社区护士对新生儿家庭的首次访视应在新生儿()A出院后24小时之内B出生后第5天C出生后第7天D出生后第10天E出生后第15天

判断题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A对B错

单选题社区护士深入家庭对病人进行具体护理和指导的方法属于()A居家护理B家庭访视C地段护理D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