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6%。

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6%。


相关考题:

关于泵送混凝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B.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5%C.泵送混凝土中应掺入泵送剂或减水剂D.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对于粒径大于()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测。A.40mmB.37.5mmC.31.5mmD.25mm

关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B.粗骨料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1%C.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7D.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200kg/m3E.泵送混凝土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

下列关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正确的有()。A.坍落度不宜小于100mmB.水胶比不宜大于0.6C.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280kg/m3D.粗骨料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E.掺用引气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5%

卵石、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且不应大于();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5%和0.2%。

水泥混凝土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游标卡尺法测定;沥青路面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规准仪法测定

水泥混凝土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基层 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检测。

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20%。

对于泵送混凝土,粗胃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对于碎石不宜大于()。

泵送混凝土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A、15B、10C、58D、5

水泥混凝土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基层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检。

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基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规准仪法测定;沥青路面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游标卡尺法测定。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A、10B、15C、20D、25

对于高强混凝土,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混凝土用碎石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检测A、颗粒级配B、含泥量C、泥块含量D、针片状颗粒含量

对泵送混凝土,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A、>8.0%B、>10%C、>12%D、>15%

泵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以下哪项规定()。A、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B、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C、粗骨料宜采用单粒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D、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5

填空题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且不应大于();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5%和0.2%。

判断题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基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规准仪法测定;沥青路面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游标卡尺法测定。A对B错

单选题泵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以下哪项规定()。A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B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C粗骨料宜采用单粒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D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5

单选题泵送混凝土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A15B10C58D5

单选题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A10B15C20D25

填空题水泥混凝土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基层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检测。

填空题水泥混凝土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基层 面层用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检测。

判断题卵石、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不会造成影响。A对B错

填空题对于泵送混凝土,粗胃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对于碎石不宜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