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有关骨髓穿刺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涂片6~10张为宜,并要求取外周血涂片同时送检B、骨髓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骨髓感染C、制备骨髓涂片时,抽取的骨髓液量一般为0.6mlD、载玻片应保持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E、使用载玻片时只能手持载玻片边缘,切勿触及载玻片表面F、若骨髓液细胞成分多,骨髓黏稠,制片时则应取较大角度,速度相对较快

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 有关骨髓穿刺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涂片6~10张为宜,并要求取外周血涂片同时送检
  • B、骨髓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骨髓感染
  • C、制备骨髓涂片时,抽取的骨髓液量一般为0.6ml
  • D、载玻片应保持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 E、使用载玻片时只能手持载玻片边缘,切勿触及载玻片表面
  • F、若骨髓液细胞成分多,骨髓黏稠,制片时则应取较大角度,速度相对较快

相关考题:

女性,18岁,因乏力、面色苍白、月经增多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2.3×10/L,红细胞1.8×10/L,Hb59g/L,血小板16×10/L。若该患者2次骨髓穿刺结果报告:骨髓取材欠佳,混有外周血。下一步的处理A.换部位骨髓穿刺+骨髓活检B.外周干/祖细胞集落培养C.换部位骨髓穿刺涂片D.网织红细胞计数E.以上都不是

女性,18岁,因乏力、面色苍白、月经增多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2.3×109/L,红细胞1.8×1012/L,Hb59g/L,血小板t6×109/L。 若该患者2次骨髓穿刺结果报告:骨髓取材欠佳,混有外周血。下一步的处理()A.换部位骨髓穿刺+骨髓活检B.外周干/祖细胞集落培养C.换部位骨髓穿刺涂片D.网织红细胞计数E.以上都不是

女性,20岁。因乏力、面色苍白、月经增多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2.3X109/L,红细胞1.8X1012/L,Hb59g/L,血小板16X109/L。若该患者2次骨髓穿刺结果报告:骨髓取材欠佳,混有外周血。下一步的处理A.换部位骨髓穿刺+骨髓活检B.外周干/祖细胞集落培养C.网织红细胞计数D.换部位骨髓穿刺涂片

男性,50岁,左上腹饱胀半年,进食后加剧。查:脾大,Hb 80 g/L,WBC 3.2×109/L,BPC 350×109/L,血片发现泪滴状红细胞,疑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检查中最有助于排除其他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是:( )A.血涂片检查B.血尿酸测定C.骨髓活检D.骨髓穿刺+骨髓活检E.脾穿刺

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有关“干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抽吸骨髓液时,显示“干抽”。)()A、是指非技术原因或穿刺位置不当,多次、多部位穿刺抽不出骨髓液的现象B、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C、骨髓极度增生,细胞排列过于密集时可发生“干抽”,如白血病D、可发生于肿瘤骨髓浸润时E、“干抽”时可用穿刺针针管内的存留物涂片检查,一般不影响结果判断F、发生“干抽”时,可采用骨髓活检针经皮环钻至骨髓腔获取骨髓活组织进行检查

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者骨髓活组织检查,造血组织为65%,红系增生,伴形态异常,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分布在骨小梁旁区或小梁表面;粒系细胞形态异常,分布在小梁间中心区,并有聚集成簇的现象,ALIP(+),基质变性,间质水肿,网状纤维增多。)()A、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骨髓转移癌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者男,28岁,因皮肤黏膜出血,发热10d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象:WBC33.54×109/L,Hb75g/L,PLT31×109/L,血涂片检查发现原始(幼稚)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最基本的骨髓检验方法,其检验质量对临床诊治有重要影响,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时需要注意()A、应观察骨髓小粒多、涂片、染色良好的骨髓片B、取材较少,一张涂片不足以得到结论时,应观察全部涂片C、对于分布不均匀的涂片,应扩大计数范围D、应结合骨髓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化学染色、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综合分析E、对于溶血性贫血可得出确定性诊断意见F、在显微镜下应注意留心巡视和观察边缘区域

男,25岁,头昏乏力、鼻粘膜出血7天来就诊;检验:Hb83g/L,WBC40×109/L,外周血涂片分类见幼稚细胞。骨髓片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幼粒细胞20%,PLT19×109/L,原始细胞POX阳性反应,NAP(-),NSE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有核细胞增多可见于()A、CMLB、骨髓稀释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急性白血病

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有关骨髓活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采用骨髓活组织检查,骨髓活检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A、骨髓组织的取材部位常为髂骨B、由于Bouin液穿透力强,固定迅速,引起组织细胞收缩较轻微,临床常选其作为固定液C、骨髓活检一般在骨髓抽吸并且涂片制备后进行D、石蜡包埋骨髓组织有利于观察细胞内结构E、在HE染色切片中,红系细胞染色较深,粒系细胞染色较浅F、骨髓造血组织增生程度相对稳定,与年龄无关

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急性白血病与MDS最重要的区别点是()A、全血细胞减少程度B、骨髓增生程度C、病态造血是否明显D、病态造血累及单系或多系E、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F、环形铁粒幼细胞的比例

患者女性,18岁,发烧、乏力2周查体,皮肤上可见散在的出血点,肝、脾及淋巴结未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2.8×109/L,血红蛋白量75g/L,血小板数35×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不包括幼粒和幼红细胞)占78%。最需要进行下列哪项检查?()A、外周血涂片检查B、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学分型C、B超和CT检查D、X线检查E、骨髓活检

男性,20岁。头晕、乏力2年,时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就诊。体检:贫血貌,肝脾不肿大。化验:RBC1.8×109/L,Hb55g/L,WBC3.1×109/L,PLT27×109/L,网织红细胞0.005(0.5%)。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B、粒红比例正常C、骨髓有局部造血灶,伴巨核细胞增生活跃D、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E、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

者,女性,32岁,反复头晕、乏力3年,月经量较多。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6×109/L,血小板148×109/L,血红蛋白62g/L,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0.4%。为明确诊断,不需行下列哪项检查()A、血清铁蛋白B、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C、MCV、MCH、MCHCD、染色体检查E、骨髓检查

女性,18岁,因乏力、面色苍白、月经增多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2.3×109/L,红细胞1.8×1012/L,Hb59g/L,血小板16×109/L。若该患者2次骨髓穿刺结果报告:骨髓取材欠佳,混有外周血。下一步的处理()A、换部位骨髓穿刺+骨髓活检B、外周干/祖细胞集落培养C、换部位骨髓穿刺涂片D、网织红细胞计数E、以上都不是

男性,20岁,头昏乏力2年,时有鼻出血、牙龈出血。体检:贫血貌,肝、脾不肿大。检验: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27×109/L,网织红细胞0.5%。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B、粒红比例正常C、骨髓有局部造血灶,伴巨核细胞增生活跃D、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E、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

男性,20岁。头昏、乏力2年,时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就诊。体检:贫血貌,肝脾不肿大。化验:RBC1.8×1012/L,Hb55g/L,WBC3.1×109/L,血小板27×109/L,网织红细胞0.005(0.5%)。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B、粒红比例正常C、骨髓有局部造血灶,伴巨核细胞增生活跃D、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E、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

患者男性,60岁,发现腹部包块1月入院。入院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肋下7cm,质韧。血红蛋白70g/L,血白细胞13.0×109/L,血小板45×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骨髓穿刺二次均未抽出骨髓液。该患者最后可能演变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脾病C、高血压脑病D、应激性红细胞增多症E、急性白血病

男性,59岁。头晕、乏力、心慌半年,低热,四肢酸痛半月来就诊。体检:体温38.6℃,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大小淋巴结3枚,脾肋下2cm。化验: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25×109/L,血片中有核红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对诊断最关键的辅助检查是()A、胸部、腹部CTB、淋巴结活检C、外周血涂片D、胸部X线片E、骨髓检查(涂片+活检)

患者男性,60岁,发现腹部包块1月入院。入院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肋下7cm,质韧。血红蛋白70g/L,血白细胞13.0×109/L,血小板45×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骨髓穿刺二次均未抽出骨髓液。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A、急性白血病B、肝硬化、脾功能亢进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男性,50岁,左上腹饱胀半年,进食后加剧。查:脾大,Hb80g/L,WBC3.2×109/L,BPC350×109/L,血片发现泪滴状红细胞,疑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检查中最有助于排除其他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是()A血涂片检查B血尿酸测定C骨髓活检D骨髓穿刺+骨髓活检E脾穿刺

单选题患者女,23岁,因“月经量多3年,偶有牙龈出血”来诊。查体:双下肢少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0.03;外周血细胞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不包括()A风湿系列B腹部B型超声C甲状腺功能D血生化E骨髓穿刺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发现腹部包块1月入院。入院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肋下7cm,质韧。血红蛋白70g/L,血白细胞13.0×109/L,血小板45×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骨髓穿刺二次均未抽出骨髓液。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A急性白血病B肝硬化、脾功能亢进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患者女性,18岁,发烧、乏力2周查体,皮肤上可见散在的出血点,肝、脾及淋巴结未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2.8×109/L,血红蛋白量75g/L,血小板数35×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不包括幼粒和幼红细胞)占78%。最需要进行下列哪项检查?()A外周血涂片检查B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学分型CB超和CT检查DX线检查E骨髓活检

单选题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2.77×109/L,Hb83g/L,PLT21×109/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急性白血病与MDS最重要的区别点是()A全血细胞减少程度B骨髓增生程度C病态造血是否明显D病态造血累及单系或多系E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F环形铁粒幼细胞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