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叙述错误的是()。A、浸润性IPMT预后优于导管腺癌B、至少为交界性肿瘤C、肿瘤组织由分支乳头构成D、肿瘤可呈多房性改变E、胰腺分支导管多见
关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叙述错误的是()。
- A、浸润性IPMT预后优于导管腺癌
- B、至少为交界性肿瘤
- C、肿瘤组织由分支乳头构成
- D、肿瘤可呈多房性改变
- E、胰腺分支导管多见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乳房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腺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物,无恶变可能 B.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率为6%一8%C.慢性囊性乳腺病常为多发性病变 D.急性乳腺炎患者几乎都是产妇E.乳房内间质也可以发生恶性肿瘤
关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叙述错误的是A、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50%B、声像图上能区别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C、囊壁较厚,囊内有粗细不均的分隔,内壁上可见实性乳头状突起D、肿物边缘、分隔及实性区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E、可探测到低阻动脉频谱
关于卵巢肿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良性肿瘤多为单侧、囊性,肿块生长缓慢B.黏液性囊肿瘤比浆液性囊腺瘤更易发生恶变C.恶性肿瘤多为青春期或绝经后妇女D.早期常无明显症状E.恶性卵巢肿瘤常为双侧实质性
关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胰腺CT或超声内镜对受累胰管范围进行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又分为分支胰管型及主胰管型B、2000年,WHO根据上皮细胞异型性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病变分为4个连续阶段: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交界性IPMN)、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C、2012年日本仙台指南认为:无症状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直径D、对于分支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因其常累及胰头,且多为良性,目前普遍认为行肿瘤剔除术或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瘤切除术(Beger术)即可,但应确保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切缘阴性E、IPMN预后良好,良性、交界性、非浸润性IPMN的5年存活率可达90%左右,浸润性IPMN为60%左右
下列有关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阑尾增粗,扩张呈囊状,囊内充满黏液B.壁内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可呈乳头状增生和异型增生C.黏液可突入肌层D.阑尾壁破裂,形成腹膜假黏液瘤E.在女性,可能是卵巢黏液性肿瘤种植或转移来的
患者女,40岁,因“阵发性腹痛6个月,突发急腹症1d”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胰尾部占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胰腺导管腺癌B、神经内分泌肿瘤C、实性-假乳头状肿瘤D、腺泡细胞癌E、黏液性囊性肿瘤F、慢性胰腺炎G、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患者女,40岁,因“阵发性腹痛6个月,突发急腹症1d”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胰尾部占位。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提示镜下:瘤细胞单一,中等大小,包含不规则的核,伴中等大小的核仁,排列成假乳头状,可见微囊形成。中央可见大片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部分(+),CDX(-),α1-trypsin(+),CD56(+),β-catenin核(+),CD99核旁点状(+),vimentin(+),E-caldherin(-)。)A、腺泡细胞癌B、导管腺癌C、实性假乳头状肿瘤D、黏液性囊性肿瘤E、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肿瘤F、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列关于乳房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腺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物,无恶变可能B、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率为6%~8%C、慢性囊性乳腺病常为多发性病变D、急性乳腺炎患者几乎都是产妇E、乳房内间质也可以发生恶性肿瘤
单选题下列关于良性肿瘤的命名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脂肪瘤B来源于腺体的良性肿瘤称为腺瘤C皮肤鳞状上皮的良性肿瘤称为乳头状瘤D腺瘤乳头状生长并有囊腔形成者,称为鳞状上皮乳头状腺瘤
单选题关于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异型性明显B可见印戒细胞C细胞内黏液多少不等D细胞排列成小的团块状或筛状E肿瘤细胞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