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的规定,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其他任何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属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之一,"飞行中的航空器"是指下列哪项?( )A、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B、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于机场C、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D、从机组人员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根据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的规定,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其他任何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属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之一,"飞行中的航空器"是指下列哪项?( )

  • A、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
  • B、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于机场
  • C、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
  • D、从机组人员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相关考题:

航空法的渊源包括()。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B.《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C.《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D.《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空中劫持即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指在航空器内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企图干扰、劫持或控制飞行中和使用中的航空器的行为。()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有A、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使用暴力B、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他不能飞行C、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危机其飞行安全的装置或物质D、破坏航行设备危机其飞行安全E、传送假情报危机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

《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制定于( )。A.1970年B.1971年C.1988年D.1991年

《海牙公约》的全称是()A.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B.防止对国际民航进行非法干扰行为公约C.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D.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根据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的规定,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其他任何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厲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之一,“飞行中的航空器”是指下列哪项?()A.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B.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降落于机场C.从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D.从机组人员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第一个反劫机公约是( )。A.《关于航空器上犯罪及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B.《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C.《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D.《制止在国际民用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利行为的议定书》

《华沙公约》签订于1929年10月12日,其全称为()。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B.《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C.《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D.《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第一个反劫机公约是签订于东京的(  )。 A.《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B.《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 C.《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D.《制止在国际民用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力行为的议定书》

《东京公约》全称是()A、《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B、《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C、《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D、《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7》

非法干扰行为:指危及民用航空和航空运输安全的实际或预谋的行为,例如:()A、非法劫持飞行中的航空器B、非法劫持地面上的航空器C、在航空器或机场内扣留人质D、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亦称()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B、《芝加哥公约》C、《华沙公约》D、《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关于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错误的是()。A、全称《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约》B、全称《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C、至今对此公约未作任何补充D、全称《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及其某些行为的公约》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包括()。A、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使用暴力B、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它不能飞行C、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或物质D、破坏航行设备危及飞行安全

《华沙公约》是1929年10月12日签订的,其全称是()。A、《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B、《国际民用航空公约》C、《国际航班过境协定》D、《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1970年12月1日,77国代表在荷兰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约》,简称()A、《东京公约》B、《蒙特利尔公约》C、《海牙公约》D、《反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东京公约》为制止()的犯罪奠定了基础,使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条款中。A、劫持航空器B、危害飞行安全C、破坏航空设施D、干扰航空安全

《海牙公约》全称是()A、《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B、《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共他某些行为的公约》C、《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的公约》D、《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7》

《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制定于()。A、1970年B、1971年C、1988年D、1991年

《蒙特利尔公约》即()。A、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某些行为的公约B、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C、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D、防止对国际民航进行非法干扰行为的安全保卫公约

《海牙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的详细规定。A、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B、机长有权对“犯罪”这采取措置,包括强制性措施C、拘留、起诉或引渡罪犯D、对犯罪行为实施管辖权

《海牙公约》的全称是()A、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B、防止对国际民航进行非法干扰行为公约C、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D、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多选题非法干扰行为指危及民用航空和航空运输安全的实际或预谋的行为,包括:()。A非法劫持飞行中的航空器B非法劫持地面上的航空器C企图犯罪而将武器或危险装置或器材带入航空器或机场D在航空器或机场内扣留人质E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

单选题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第一个反劫机公约是( )。A《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B《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C《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D《制止在国际民用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力行为的协定书》

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对象是A航空器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航空器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D我国的航空器

单选题《华沙公约》是1929年10月12日签订的,其全称是()。A《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B《国际民用航空公约》C《国际航班过境协定》D《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单选题1944年11月1日至12月7日在美国芝加哥签署的()又称“芝加哥公约”,它是国际航空法中最重要的多边条约。A《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B《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C《国际民用航空公约》D《制止非法劫持民用航空器的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