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A、民营企业的发展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D、工业文明的冲击

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

  • A、民营企业的发展
  • B、思想观念的变化
  • C、消费水平的提高
  • D、工业文明的冲击

相关考题:

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一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

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英商共和洋行设计的,属于()风格。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他。”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天朝天亩制度》

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一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工业革命之初,在英国某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然而到1809年却发展到64家,1830年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出现B、蒸汽机的广泛使用C、铁路大规模兴建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新中国初期D、“文革”时期

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的第一座水利纺纱机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C、1902年荣氏兄弟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新面粉厂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A、工业文明B、农业文明C、原始文明D、精神文明

“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

从工业文明曙光的出现,到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再步入现代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其中,工业文明曙光出现的时间和地域为()。A、16世纪前后西欧B、19世纪中期欧美C、20世纪上半期全球

单选题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

单选题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新中国初期D“文革”时期

单选题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A工业文明B农业文明C原始文明D精神文明

单选题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A民营企业的发展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D工业文明的冲击

单选题从工业文明曙光的出现,到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再步入现代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其中,工业文明曙光出现的时间和地域为()。A16世纪前后西欧B19世纪中期欧美C20世纪上半期全球

单选题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

单选题工业革命之初,在英国某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然而到1809年却发展到64家,1830年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出现B蒸汽机的广泛使用C铁路大规模兴建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单选题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填空题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英商共和洋行设计的,属于()风格。

判断题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