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浮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训别的明显标志。A1/10B1/5C1/15D1/2

单选题
浮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训别的明显标志。
A

1/10

B

1/5

C

1/15

D

1/2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当浮标投放设备冲毁或临时发生故障,或河中漂浮物过多,投放的浮标无法识别时,可用()作为浮标测流。 A、漂浮物B、流速仪C、浮杆D、深水浮标

水面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不应呈流线型,应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A、较光滑B、较粗糙C、防锈D、着色

浮标法测流时,按形状分有()等。A、双浮标B、浮杆C、积深浮标D、水面浮标

利用浮杆或深水浮标测速时,浮标投放前,应先根据()调整好浮杆的入水深度或深水浮标的测点深度。A、水深大小B、流速大小C、水面宽窄D、风力大小

采用水面浮标测流的测站,投放浮标的运行缆道,其平面位置应设置在浮标上断面的上游一定距离处,其空间高度应在()以上。A、调查最高洪水位B、实测最高水位C、水面D、河岸

浮标的材料可就地取材(麦秸、稻草等),形状可以是柱形、十字形或()等,但一站各次测流所用浮标的材料、型式、大小、入水深度等应大致相同。A、辫子形B、麻花形C、井字形D、六边形

()由上、下两个浮标组成,上浮标起浮托和标志作用,其体积和比重宜小些。A、水面浮标B、小浮标C、深水浮标D、夜明浮标

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粗糙,可做成()型。A、流线B、圆C、三角D、工字

采用水面浮标测流的测站,当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联合测流时,浮标应投放至流速仪测流的(),使两者测速区域相重叠。A、边界上B、边界以内C、边界以外D、全部区域

下列选项()属于浮标法测流范畴。A、水面浮标法B、小浮标法C、深水浮标法D、浮杆法

用浮标法进行流量测验时,需要观测浮标的()。A、型式B、运行历时C、起点距D、入水深度

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法测流。A、中泓浮标B、深水浮标C、浮杆D、漂浮物

下列方法中属于浮标法测流的有()。A、水面浮标法B、深水浮标法C、浮杆法D、小浮标法

浮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训别的明显标志。A、1/10B、1/5C、1/15D、1/2

浮标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A、1/10B、1/5C、1/15D、1/2

多选题用浮标法进行流量测验时,需要观测浮标的()。A型式B运行历时C起点距D入水深度

单选题利用浮杆或深水浮标测速时,浮标投放前,应先根据()调整好浮杆的入水深度或深水浮标的测点深度。A水深大小B流速大小C水面宽窄D风力大小

多选题浮标法测流时,按形状分有()等。A双浮标B浮杆C积深浮标D水面浮标

多选题下列选项()属于浮标法测流范畴。A水面浮标法B小浮标法C深水浮标法D浮杆法

单选题浮标法测流时所用水面浮标,其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浮标下面要加系重物,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浮标的入水深度,不得大于水深的()。浮标露出水面部分,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A1/10B1/5C1/15D1/2

单选题水面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不应呈流线型,应保持浮标在水中漂流稳定。A较光滑B较粗糙C防锈D着色

多选题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粗糙,可做成()型。A流线B圆C三角D工字

单选题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法测流。A中泓浮标B深水浮标C浮杆D漂浮物

单选题()由上、下两个浮标组成,上浮标起浮托和标志作用,其体积和比重宜小些。A水面浮标B小浮标C深水浮标D夜明浮标

多选题下列方法中属于浮标法测流的有()。A水面浮标法B深水浮标法C浮杆法D小浮标法

单选题采用水面浮标测流的测站,当采用浮标法和流速仪联合测流时,浮标应投放至流速仪测流的(),使两者测速区域相重叠。A边界上B边界以内C边界以外D全部区域

单选题浮标的材料可就地取材(麦秸、稻草等),形状可以是柱形、十字形或()等,但一站各次测流所用浮标的材料、型式、大小、入水深度等应大致相同。A辫子形B麻花形C井字形D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