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0岁,工作中不慎被90%浓硫酸烧伤右手背及右前臂外侧,当即被送往医院,入院时伤后30分钟。接诊患者后应采取的急救处理方法首选 A、洗必泰清洗创面B、大量清水冲洗创面C、湿敷包扎D、2%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E、10%葡萄糖酸钙局部湿敷

患者男性,20岁,工作中不慎被90%浓硫酸烧伤右手背及右前臂外侧,当即被送往医院,入院时伤后30分钟。接诊患者后应采取的急救处理方法首选

A、洗必泰清洗创面

B、大量清水冲洗创面

C、湿敷包扎

D、2%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

E、10%葡萄糖酸钙局部湿敷


相关考题:

关于烧伤患者良肢位摆放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伤后48小时之内患者平躺B.休克期过后,若存在头部烧伤,床头应抬高30°左右,1周后恢复平卧C.手背烧伤,宜将腕关节置于掌屈位D.颈后或两侧烧伤时应保持颈部中立位,预防两侧瘢痕挛缩E.上肢屈侧烧伤或环形烧伤时肘关节应保持屈曲70°~90°,前臂保持中立位

患者男性,40岁,不慎被烧伤,Ⅲ度烧伤面积达45%,入院后应采用A.严密隔离B.接触隔离SXB 患者男性,40岁,不慎被烧伤,Ⅲ度烧伤面积达45%,入院后应采用A.严密隔离B.接触隔离C.呼吸道隔离D.消化道隔离E.保护性隔离

在午餐时间,小李不慎被开水轻微烫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A.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B.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C.轻微烫伤.不必处理D.通知家长

患者男性,32岁,火焰烧伤体表总面积75%。颜面、颈、前胸及两上肢为Ⅲ度烧伤,伤后1小时送医院处理。双上肢环形Ⅲ度烧伤,清创后应及时采取的处理是()A、患肢抬高预防水肿B、红外线照射,暴露C、外涂抗生素混悬液,包扎D、外涂抗生素冷霜,包扎E、焦痂切开减压

患者女性,7岁,因“跌伤右肘”来诊。患者不慎跌倒时以手掌撑地,倒地后自觉右肘上部剧烈疼痛,大哭,被立即送往医院。查体:上臂成角畸形,轻度肿胀,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不敢用右手取物。患者受伤的病因为()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牵拉D、骨骼劳损E、骨骼疾病

有一名男性患者右顶枕部着地,伤后2小时,左侧瞳孔散大,钻孔探查部位应首选()A、右顶枕部B、右额颞部C、左顶枕部D、左额颞部E、后颅凹

患者男性,40岁,因"右足跟瘢痕反复溃烂"来诊。患者10个月前被火焰烧伤右足跟,在当地医院换药后创面渐愈合,遗留瘢痕,瘢痕反复溃烂,影响行走及站立。查体:右足跟一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3cm×2cm,肌腱外露。拟行手术治疗。应优先选用的皮瓣是()A、足底内侧岛状皮瓣B、内踝上皮瓣C、外踝上皮瓣D、肩胛皮瓣E、股前外侧皮瓣

男性,32岁。工作时不慎被锐器刺伤右足底19小时。伤后仅在当地诊所作简单局部消毒包扎处理。现来院就诊。如果患者伤口较深,则可再追加注射一次,时间在().A、1周后B、2周后C、3周后D、4周后E、5周后

在午餐时间,小李不慎被开水轻微烫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A、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B、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C、轻微烫伤.不必处理D、通知家长

患者工作中不慎被浓硫酸烧伤颜面部,最佳紧急处理措施()A、立即到医院就诊B、立即用碱性溶液予以中和处理C、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颜面D、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颜面,勿忘冲洗眼部E、立即打电话与急救中心联系

患者,男性,56岁。右肘关节疼痛3个月来诊;查体:右前臂近肘关节外侧压痛,右肘关节活动自如,局部未见明显红肿及静脉怒张。该患者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为()A、MRIB、血管造影C、CTD、X线平片E、体层摄影

单选题患者男性,30岁,火焰烧伤体表总面积70%。颈、前胸及两上肢为Ⅲ度烧伤,伤后1小时送当地医院处理,病情严重。转至烧伤中心经检查后应首先给予的处理是()A给氧B输血C气管切开D输入代血浆E应用广谱抗生素

单选题男性,35岁,火焰烧伤总面积70%。颜面、颈、前胸及两上肢为Ⅲ°烧伤(30%),伤后1小时送医院处理。该患者烧伤指数为( )A30B50C40D70E100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工作中不慎被90%浓硫酸烧伤右手背及右前臂外侧,当即被送往医院,入院时伤后30分钟。接诊患者后应采取的急救处理方法首选()A洗必泰清洗创面B大量清水冲洗创面C湿敷包扎D2%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E10%葡萄糖酸钙局部湿敷

单选题患者工作中不慎被浓硫酸烧伤颜面部,最佳紧急处理措施()。A立即到医院就诊B立即用碱性溶液予以中和处理C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颜面D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颜面,勿忘冲洗眼部E立即打电话与急救中心联系

单选题在午餐时间,小李不慎被开水轻微烫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A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B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C轻微烫伤.不必处理D通知家长

单选题有一名男性患者右顶枕部着地,伤后2小时,左侧瞳孔散大,钻孔探查部位应首选()A右顶枕部B右额颞部C左顶枕部D左额颞部E后颅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