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条件,叙述错误的有( ) A、K-F环阴性可排除本病B、基因筛查阳性可确诊本病C、铜蓝蛋白水平低于正常下限1/2可确诊本病D、肝铜量>250μg/g(肝干重)对确诊本病有帮助E、颅脑MRI见基底节异常信号是确诊本病的必要条件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条件,叙述错误的有( )

A、K-F环阴性可排除本病

B、基因筛查阳性可确诊本病

C、铜蓝蛋白水平低于正常下限1/2可确诊本病

D、肝铜量>250μg/g(肝干重)对确诊本病有帮助

E、颅脑MRI见基底节异常信号是确诊本病的必要条件


相关考题:

肝豆状核变性见( )。

肝豆状核变性可见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K-F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于棕黄色的细小铜颗粒沉积于角膜后弹力层引起B、可见于95%~98%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C、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D、位于角膜边缘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的内表现上,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E、多出现于疾病晚期症状明显时,因此对诊断的意义不大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病因有 A、痰B、湿C、热D、毒E、瘀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与铜代谢障碍有关C、血中无铜蓝蛋白D、角膜K-F环E、肝硬化

下列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B、神经系统主要为豆状核变性C、由于铜在肝内蓄积而引起肝脏CT值明显增高D、眼角膜有Kayser-Fleioker环出现E、肝脏主要为坏死后肝硬化

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有较大意义的是A.铜蓝蛋白 B.转铁蛋白 C.结合珠蛋白 SX 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有较大意义的是A.铜蓝蛋白B.转铁蛋白C.结合珠蛋白D.α2-巨球蛋白E.C-反应蛋白

17岁男患,既往倦怠、无力、食欲不振2年,近3月出现肢体舞蹈样动作及怪异表情,查体可见肝脏肿大、压痛,肝掌,角膜K-F环,经活检发现患者肝铜增高,由此可知此患者属于A.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B.典型肝豆状核变性C.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D.可能的肝豆状核变性E.可疑的肝豆状核变性

男,56岁,体型肥胖,有饮酒史30余年,CT检查见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脂肪肝B肝色素沉着症C肝硬化D肝癌E肝豆状核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