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腺瘤B、增生性息肉C、胃底腺息肉D、0~Ⅰ型早期胃癌E、胃平滑肌瘤对于该病灶,考虑到该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自然病程,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观察随访B、服用标准剂量PPIC、服用舒林酸(NSAIDs药物)D、胃局部切除术E、肿瘤局部挖除术若考虑到明确诊断,以下检查中应首选A、超声内镜检查B、增强CT检查C、MR检查D、DSA检查E、高分辨率变焦扩大内镜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腺瘤

B、增生性息肉

C、胃底腺息肉

D、0~Ⅰ型早期胃癌

E、胃平滑肌瘤

对于该病灶,考虑到该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自然病程,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观察随访

B、服用标准剂量PPI

C、服用舒林酸(NSAIDs药物)

D、胃局部切除术

E、肿瘤局部挖除术

若考虑到明确诊断,以下检查中应首选A、超声内镜检查

B、增强CT检查

C、MR检查

D、DSA检查

E、高分辨率变焦扩大内镜


相关考题:

女性患者,56岁,上腹部疼痛3年,餐后加重,胃镜检查胃大弯侧有颗粒状物,病理示重度不典型增生,Hp(+),患者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治疗方法A、手术B、放疗C、化疗D、抑酸药E、黏膜保护药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隐痛1月余就诊。查粪隐血(+),行纤维胃镜检查,见胃小弯2cmX2cm溃疡,中央凹陷有污秽苔,周围隆起且不规则,质硬易出血,蠕动少。为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A、胃液分析;B、胃镜加活检;C、X线胃肠钡餐造影;D、癌胚抗原检测;E、胃脱落细胞检查;

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胃窦5.0mm广基息肉使用圈套切除B、胃窦2.5cm扁平隆起息肉可使用黏膜切除术(EMR)C、胃体大弯侧4.0mm广基息肉使用热活检钳摘除D、胃体3.0cm长蒂息肉使用氩离子凝固术(APC)灼除E、胃体小弯8.0mm亚蒂增生灶可使用常规活检钳直接摘除

患者,男,54岁。间歇性上腹部不适、嗳气4年,餐后加重。胃镜检查见胃体上部大弯侧成颗粒状,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病理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幽门螺杆菌(+),此患者应采取下列哪种。治疗方法A.根除幽门螺杆菌B.黏膜保护剂C.促动力药D.手术治疗

女性,56岁,上腹不适嗳气1个月,进食如常,胃镜示:胃角小弯侧1cm×0.6cm,局限性黏膜粗糙、糜烂,亚甲蓝喷洒后着色明显。下列哪种疾病可能性大A.慢性胃炎B.疣状胃炎C.嗜酸性胃炎D.胆汁反流性胃炎E.早期胃癌

女性,56岁,上腹不适,嗳气一个月,进食如常,胃镜示:胃角小弯侧1cm×0.6cm局限性黏膜粗糙、糜烂,亚甲蓝喷洒后着色明显。如病理检查发现腺癌细胞,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肿瘤分期A.上消化道钡餐B.超声内镜C.上腹CTD.腹部B超E.血管造影

男性,55岁,上腹不适2个月。胃镜示胃体小弯侧胃癌,直径1.5cm。不超过黏膜肌层。手术治疗后5年存活率估计为A、50% B、70% C、80% D、90% E、95%以上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黏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对于该病灶,考虑到该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自然病程,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观察随访B服用标准剂量PPIC服用舒林酸(NSAIDs药物)D胃局部切除术E肿瘤局部挖除术

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胃窦5.0mm广基息肉使用圈套切除B胃窦2.5cm扁平隆起息肉可使用黏膜切除术(EMR)C胃体大弯侧4.0mm广基息肉使用热活检钳摘除DD.胃体3.0cm长蒂息肉使用氩离子凝固术(AP灼除E胃体小弯8.0mm亚蒂增生灶可使用常规活检钳直接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