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性患者,62岁,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个月,视物扭曲,戴高度近视眼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黄斑区1/2PD圆孔。初诊时较好的检查方法为 A、OCT检查B、超声波检查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D、视野检查E、多焦ERG

某女性患者,62岁,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个月,视物扭曲,戴高度近视眼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黄斑区1/2PD圆孔。初诊时较好的检查方法为

A、OCT检查

B、超声波检查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D、视野检查

E、多焦ERG


相关考题:

某男,37岁,既往无眼病史,出现右,眼视物模糊变暗15天。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5,眼底检查:视乳头颜色正常,边界清楚,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黄斑部可见2PD大小的水肿区,中心凹反射消失。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作下列哪项辅助检查( )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视野检查C、视觉诱发电位D、视网膜电图E、对比敏感度

女,5岁,2岁时发现内斜视。检查: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1;眼位,左眼+15°;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底未发现明显异常;同视机检查不合作;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结果为中度远视。为观察眼位变化情况,至少戴镜多长时间A、1个月B、2个月C、3~6个月D、3个月E、1年

患儿,女,5岁,2岁时发现内斜视。视力:右眼0.3,左眼0.1。眼位:左眼+15°。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底未发现明显异常。同视机检查不合作。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结果为中度远视。对于此类患儿,矫正眼位的方法是A、早期手术B、坚持戴屈光矫正眼镜C、单眼遮盖D、如患儿不愿戴镜,可不戴镜观察E、成人后手术

某男,70岁,高血压20年,突然左眼视物不清就诊,检查发现左眼颞上象限视网膜火焰状出血,视网膜动脉细,交压征(+)。考虑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眼底病为() A.BRAOB.BRVOC.HRVOD.CRAOE.CRVO

患儿,女,5岁。2岁时发现内斜视。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1。眼位:左眼+15°。眼球运动各方向均不受限。眼底未发现明显异常。同视机检查不合作。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结果为中度远视。为观察眼位变化情况,至少戴镜多长时间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3~6个月E、1年对于此类患儿,矫正眼位的方法是A、早期手术B、如患儿不愿戴镜,可不戴镜观察C、坚持戴屈光矫正眼镜D、成人后手术E、单眼遮盖

患者男性,24岁,左眼频发性闪光感,之后出现无痛性上方视物遮挡伴视力下降10天,逐渐加重3天就诊。发病前2周,行双眼全飞秒激光矫正近视手术。术前屈光度:右眼-12.50D,左眼-14.00D。眼压:右眼12.5mmHg(1mmHg=0.133kPa),左眼4.7mmHg。问题:建议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直接检眼镜检查B、间接检眼镜检查C、裂隙灯显微镜检查D、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角膜内皮镜检查G、视野检查H、视网膜电图(ERG)检查I、眼部B超散瞳检查眼底,见左眼颞下方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部。 问题:此时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脱离B、大泡性视网膜脱离C、渗出性视网膜脱离D、孔源性视网膜脱离E、牵拉性视网膜脱离F、葡萄膜炎眼底检查:左眼颞下方赤道部变性区约2个钟点处,有3个圆形裂孔,未见孔盖。 问题:此时患者应该采取哪项治疗措施( )A、巩膜外冷冻+环扎术B、玻璃体切除+激光光凝术C、巩膜冷冻+外垫压D、玻璃体腔注入惰性气体E、眼底激光光凝F、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问题:患者术后还需做哪些眼部检查( )A、眼压测量B、OCT检查C、视野检查D、对侧眼散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E、裂隙灯显微镜检查F、术眼散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

患者男性,57岁。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周。视力:右眼1.0;左眼0.1。眼底检查发现左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片状出血。该患者需要做下列哪些眼科检查A、UBMB、多焦视网膜电图C、VEP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扩瞳后前置镜眼底检查左眼最可能的诊断是A、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B、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E、黄斑裂孔可选的治疗方法不包括A、玻璃体内注射MacugenB、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制剂C、经瞳孔温热疗法D、玻璃体内注射惰性气体E、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F、光动力疗法G、玻璃体切割术

患者女,62岁,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个月,视物扭曲,戴高度近视眼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黄斑区1/2PD圆孔。初诊时较好的检查方法为A、OCT检查B、超声波检查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D、视野检查E、多焦ERG

某女性患者,62岁,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个月,视物扭曲,戴高度近视眼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黄斑区1/2PD圆孔。初诊时较好的检查方法为A.OCT检查B.超声波检查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D.视野检查E.多焦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