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3岁,左臀部皮下发现孤立性肿块3年,肿块直径约3.5 cm。大体检查:肿瘤卵圆形,边界清楚,似有纤维性包膜,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石灰样。最不可能的诊断是A、软组织骨肉瘤B、神经鞘黏液瘤C、骨外黏液性软骨肉瘤D、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E、神经鞘瘤光镜下:肿瘤周边可见骨小梁,肿瘤由多个细胞密度不均的小叶组成,瘤细胞呈短条束状、网格状排列,瘤细胞间见胶原纤维,部分似骨样组织,可见黏液样基质,核分裂象少见。最可能的诊断是A、孤立性纤维源性肿瘤B、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C、骨化性肌炎D、软组织骨肉瘤E、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关于该肿瘤的预后,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不复发B、局部复发率达50%C、转移率达40%D、低度恶性或中间型肿瘤E、病死率高

患者男,53岁,左臀部皮下发现孤立性肿块3年,肿块直径约3.5 cm。大体检查:肿瘤卵圆形,边界清楚,似有纤维性包膜,质硬,切面呈灰白色石灰样。最不可能的诊断是A、软组织骨肉瘤

B、神经鞘黏液瘤

C、骨外黏液性软骨肉瘤

D、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E、神经鞘瘤

光镜下:肿瘤周边可见骨小梁,肿瘤由多个细胞密度不均的小叶组成,瘤细胞呈短条束状、网格状排列,瘤细胞间见胶原纤维,部分似骨样组织,可见黏液样基质,核分裂象少见。最可能的诊断是A、孤立性纤维源性肿瘤

B、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

C、骨化性肌炎

D、软组织骨肉瘤

E、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关于该肿瘤的预后,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不复发

B、局部复发率达50%

C、转移率达40%

D、低度恶性或中间型肿瘤

E、病死率高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21岁,农民。主诉:发现左乳肿块1年。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意扪及左乳一肿块,无疼痛,无红肿、无发热。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距乳晕3cm处扪及一直径3cm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好,表面光滑,质韧。辅助检查:B超示左乳低回声结节包膜清楚。

男,60岁。背部无痛性肿块5年,约鸽蛋大小,未见增大。查体:右肩胛下皮下一圆形肿块,直径约3.5cm,与皮肤粘连,表面有黑头,质稍硬,无压痛,边界清。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皮脂囊肿B、鳞状细胞癌C、纤维瘤D、脂肪瘤E、畸胎瘤

患者男,18岁。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第6胸椎旁有一直径约6cm圆形肿块影。最可能的诊断是A.畸胎类肿瘤B.胸腺瘤C.气管囊肿D.神经源性肿瘤E.淋巴源性肿瘤

患者男,38岁,体检发现肝内实性肿物, 2.0 cm×3.5 cm,边界清楚,有晕环,有动脉血流。下列检查中对确诊最有帮助的是A、CTB、MRIC、PETD、超声造影E、超声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

患者,女,25岁,黑人,发现左乳肿块。超声检查发现左乳腺内占位,范围5cm×3cm,边界清楚、完整、光滑,内为点状回声或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腺纤维腺瘤B、乳腺癌C、乳腺囊肿D、乳腺增生结节E、乳腺囊性肉瘤

男性,55岁,2周前体检发现左肺上叶肿块,直径约3cm,边界较清楚。入院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结核瘤。肿块中央部分为A.钙化组织B.纤维组织C.坏死组织D.类上皮细胞

主诉:女性,21岁,农民。因发现左乳肿块1年入院。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意扪及左乳一肿块,无疼痛,无红肿、无发热。体格检查:左乳外上象限距乳晕3cm处扪及一直径3cm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好,表面光滑,质韧。辅助检查:B超示左乳低回声结节包膜清楚。

患者,女性,43岁,发现左乳肿块2周,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外侧,3cm×2cm大小,质硬,边界清楚。腋窝可扪及一枚肿大淋巴结,活动,初诊为乳癌。该患者按照国际乳癌TNM分期属于A.TNMB.TNMC.TNMD.TNME.TNM

患者男,62岁,因“左睾丸增大伴乳房肿大1个月”来诊。查体:双侧乳房肿大,可触及直径约3cm的圆盘状组织,边界清楚,无压痛;左睾丸肿大,体积5cm×4cm×4cm,有触痛。治疗首选()A观察随诊B他莫西芬C手术切除睾丸肿块D放射治疗E克罗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