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3岁,因“颈椎骨折,四肢不完全性瘫痪”来诊。行颈椎切开复位术。术后1小时至术后8日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5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和奥硝唑0.5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该手术切口分类属于A、清洁切口B、清洁-污染切口C、污染切口D、感染切口E、污秽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应该预防的病原菌是A、铜绿假单胞菌B、表皮葡萄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厌氧菌E、大肠埃希菌该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最合理的药物选择是A、喹诺酮类B、第1、2代头孢菌素C、氨基糖苷类D、第3、4代头孢菌素E、大环内酯类该患者围术期给药时机不合理,下列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的是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手术开始前1小时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E、手术结束后4小时内该患者术后用药时间应为A、术后3日B、术后24小时内C、术后5日D、术后1周E、用至患者出院关于该患者的用药,叙述错误的是A、无联用奥硝唑指征B、药物选择起点高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次剂量大,用药次数错误D、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E、术前未用药,术后才用药,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患者女性,73岁,因“颈椎骨折,四肢不完全性瘫痪”来诊。行颈椎切开复位术。术后1小时至术后8日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5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和奥硝唑0.5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该手术切口分类属于A、清洁切口
B、清洁-污染切口
C、污染切口
D、感染切口
E、污秽切口
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应该预防的病原菌是A、铜绿假单胞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厌氧菌
E、大肠埃希菌
该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最合理的药物选择是A、喹诺酮类
B、第1、2代头孢菌素
C、氨基糖苷类
D、第3、4代头孢菌素
E、大环内酯类
该患者围术期给药时机不合理,下列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的是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手术开始前1小时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手术结束后2小时
E、手术结束后4小时内
该患者术后用药时间应为A、术后3日
B、术后24小时内
C、术后5日
D、术后1周
E、用至患者出院
关于该患者的用药,叙述错误的是A、无联用奥硝唑指征
B、药物选择起点高
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次剂量大,用药次数错误
D、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E、术前未用药,术后才用药,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相关考题:
骨折治疗中不轻易切开复位内固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A.影响骨折处血运,导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术中术后出血C.易损伤大血管,引起肢体坏死D.术后发生感染,形成骨髓炎E.损伤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患者女性,73岁,因“颈椎骨折,四肢不完全性截瘫”来诊。行颈椎切开复位术。术后1小时至术后8日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5 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 ml和奥硝唑0.5 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该手术切口分类属于A、清洁切口B、清洁-污染切口C、污染切口D、感染切口E、污秽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应该预防的病原菌是A、铜绿假单胞菌B、表皮葡萄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厌氧菌E、大肠埃希菌该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最合理的药物选择是 A、喹诺酮类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C、氨基糖苷类D、第三、四代头孢菌素E、大环内酯类该患者围术期给药时机不合理,下列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的是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手术开始前1小时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E、手术结束后4小时内该患者术后用药时间应为A、术后3日B、术后24小时内C、术后5日D、术后1周E、用至患者出院关于该患者的用药,叙述错误的是A、无联用奥硝唑指征B、药物选择起点高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次剂量大,用药次数错误D、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E、术前未用药,术后才用药,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患者,女性,21岁。颈椎高位骨折脱位,并出现呼吸困难。首选的措施是A.手法复位B.吸氧C.气管切开D.手术切开复位E.行MRI检查以明确损伤位置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