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人进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55.2μmol/24h(20.1mg/24h),应进一步做下列哪项检查A.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B.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测定C.ACTH刺激试验D.ACTH分泌节律测定E.螺内酯(安替舒通)试验

为病人进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55.2μmol/24h(20.1mg/24h),应进一步做下列哪项检查

A.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B.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测定

C.ACTH刺激试验

D.ACTH分泌节律测定

E.螺内酯(安替舒通)试验


相关考题:

女性,36岁。因突然发生四肢软瘫伴头晕来诊。体检:神清,面红,全身皮肤较黑,多痤疮,口周小须,毳毛增生。胸、腹部脂肪肥厚,下腹部可见紫纹,宽1.0cm。空腹血糖10.2mmol/L,尿17-羟皮质类固醇58μmol/24h(21mg/24h)。首诊时,以下哪项诊断的可能性最大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皮质醇增多症C、肾上腺肿瘤D、糖尿病E、单纯性肥胖为病人进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55.2μmol/24h(20.1mg/24h),应进一步做下列哪项检查A、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B、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测定C、ACTH刺激试验D、ACTH分泌节律测定E、螺内酯(安替舒通)试验你估计下列检查中哪种情况最可能出现A、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呈早高晚低变化B、ACTH试验呈延迟反应C、螺内酯(安替舒通)试验阳性D、尿游离皮质醇可增高E、ACTH分泌高峰较皮质醇高峰延迟30分钟在此疾病存在的代谢紊乱中,下列哪项不应该出现A、骨质疏松B、低钾血症C、糖耐量减退D、代谢性酸中毒E、高血压为了明确定位诊断,应选择下列哪组检查A、双侧肾上腺放射性核素扫描B、垂体加肾上腺CTC、垂体加肾上腺B超D、垂体MRI或CTE、肾上腺MRI或CT

女性,42岁,进行性肥胖2年,体重增加15kg。查体:BP170/105mmHg,向心性肥胖,心肺(-),腹部皮肤可见宽大、深色紫纹;皮质醇节律紊乱,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尿17羟-皮质类固醇:给药前25mg/24h,给药后20mg/24h;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尿17羟-皮质类固醇:给药前25mg/24h,给药后18mg/24h。该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A、下丘脑功能失调B、异源性ACTH综合征C、肾上腺皮质腺瘤D、肾上腺皮质腺癌E、垂体ACTH分泌瘤治疗选择A、垂体肿瘤切除术B、积极寻找原发病灶后治疗之C、肾上腺腺瘤切除术D、肾上腺腺癌切除术+激素合成抑制药E、下丘脑手术

鉴别肿瘤型和增生型Cushing综合征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血皮质醇测定B、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C、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尿游离皮质醇测定E、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Cushing病的鉴别,最有意义的试验检查是 A、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B、葡萄糖耐量试验C、测试24h尿17-羟类固醇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24h尿游离皮质醇增,血浆皮质醇节律异常,为明确诊断,应做的试验是A.ACTHB.CRF兴奋试验C.胰血糖素激发试验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E.甲吡酮试验

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Cushing病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A.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B.葡萄糖耐量试验C.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测试24h尿17羟类固醇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患者男,22岁,来院体检。查体:BP 140/90 mmHg;肥胖,皮肤痤疮。实验室检查:24 h尿17-羟氢化可的松为25 mg;给予地塞米松0.5 mg,1次/6 h,共2 d,再测24 h尿17-羟氢化可的松为6 mg。该患者所做的检查为A、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B、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C、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立卧位试验E、地塞米松试验最可能的诊断是A、肾上腺皮质增生B、肾上腺皮质腺瘤C、肾上腺皮质癌D、异位ACTH综合征E、单纯性肥胖

关于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叙述正确的有 A、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判断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受垂体ACTH控制的可靠方法B、单纯性肥胖者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明显降低C、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患者(增生或腺瘤)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后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不被抑制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阴性(17-OHCS无明显下降),提示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阴性,提示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

可以帮助鉴别Cushing病和肾上腺肿瘤的是A.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B.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C.血皮质醇测定D. 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