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6岁。车祸后T10完全性脊髓损伤,能部分排尿,测残余尿80~100ml。患者功能恢复程度为() A.完全独立B.独立步行C.基本独立D.可进行治疗性步行E.可进行家庭性步行

患者男,66岁。车祸后T10完全性脊髓损伤,能部分排尿,测残余尿80~100ml。患者功能恢复程度为()

A.完全独立

B.独立步行

C.基本独立

D.可进行治疗性步行

E.可进行家庭性步行


相关考题:

关于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关系,正确的是( )A.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仅根据其运动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B.C7~T5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在轮椅上独立C.C2~C6脊髓损伤,患者不能步行,在轮椅上可独立D.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仅根据其感觉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E.T6以下脊髓损伤,不可能恢复步行

患者女,42岁。从楼梯上摔下,双下肢不能活动,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消失,大小便失禁,3周来院就诊。该患者最可能的损伤平面定位是A、颈髓B、胸髓C、圆锥D、腰膨大E、马尾可能的损伤程度是A、脊髓休克B、脊髓完全性损伤C、脊髓不完全性损伤D、神经根损伤E、马尾神经损伤该患者神经功能最可能的预后是A、不可能恢复B、部分恢复C、手术后不能恢复D、药物治疗后能恢复E、康复训练后能恢复

患者男,44岁。车祸后L8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脐以下大部分关键肌肌力小于Ⅲ级。患者ASIA脊髓损伤分级为() A.完全性脊髓损伤B.不完全性脊髓损伤C.不完全性脊髓损伤D.不完全性脊髓损伤E.正常

患者男,66岁。车祸后T10完全性脊髓损伤,能部分排尿,测残余尿80~100ml。对患者清洁导尿的频率为() A.清洁导尿3或4次/日B.清洁导尿1或2次/日C.不需清洁导尿D.清洁导尿5或6次/日E.清洁导尿1次/日

患者男,66岁。车祸后T10完全性脊髓损伤,能部分排尿,测残余尿80~100ml。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重要判定方式为() A.骶残留B.脊髓休克C.部分保留区超过三个节段D.损伤平面以下关键肌肌力小于Ⅲ级E.存在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受损

患者女,34岁。车祸后入院,诊断为颈脊髓损伤(C1~C4),目前神志清楚,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四肢不完全性瘫痪,无自主运动,留置导尿,神经源性膀胱。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不正确的是() A.反射性排尿训练B.盆底肌训练C.饮水和排尿时间间隔无限制D.监测患者的残余尿量E.避免患者膀胱过度充盈

患者,男,63岁。因渐进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就诊,医生询问病史后给患者做检查。该患者需测残余尿,下列方法中哪项损伤小、最简便并反复测定A.排尿后导尿B.排尿后B超C.膀胱镜检查D.膀胱造影E.排尿性尿路造影

男,63岁。因渐进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就诊,医生询问病史后给患者做检查该患者需测残余尿,下列方法中哪项损伤小、最简便并后复测定A. 排尿后导尿B. 排尿后B. 超C. 膀胱镜检查D. 膀胱造影E. 排尿性尿路造影

关于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正确的是(  )。A.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仅根据其运动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B.C~T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在轮椅上独立C.C~C脊髓损伤,患者不能步行,在轮椅上可独立D.T以下脊髓损伤,不可能恢复步行E.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仅根据其感觉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