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需要”与()之间的不同。 A、驱力B、价值观C、自然环境D、目标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需要”与()之间的不同。

A、驱力

B、价值观

C、自然环境

D、目标


相关考题:

袁开昌认为,采取对症的方法解除疾病,这方法便是药。比如饥饿了就吃,吃饭就是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人饿了会吃东西,一旦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能量营养素,就能消除饥饿感,这种缺乏能量营养素的饥饿是显性饥饿;然而,人体健康还需要铁、锌等16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E等13种维生素,如果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则会造成隐性饥饿。显然,显性饥饿只要“吃饱”就能解决,而隐性饥饿只有吃“好”才能应对。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既要“吃饱”又要“吃好”,如此就能保证人体的健康B.消除显性饥饿对人更重要,只有“吃饱”才能“吃好”C.隐性饥饿并不同于显性饥饿,“吃不好”不等于“吃不饱”D.隐性饥饿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比显性饥饿更大、更隐蔽

—项涉及67个国家的调查材料显示:在19个国家里,每4个人就有1个以上的人在挨 饿,而且情况至今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21个国家的饥饿率在上升。饥饿人口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近2000万,但是如果不算中国,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饥饿人群最集中的地方。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A.20世纪90年代中国饥饿人口数量减少了B.20世纪90年代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C.很多国家的饥饿率仍在上升D.全球饥饿问题至今仍未被解决

患者,女性,30岁,因和父母生气绝食3天,此时在其体内代谢变化情况,错误的是A. 饥饿早期,机体利用肝脏的糖原储备以供给能量B. 饥饿时,机体糖异生十分活跃C. 饥饿时,大脑可以利用酮体作为能源D. 饥饿时,机体会减少对葡萄糖的利用E. 饥饿时,人体脂肪先减少,肌肉后减少

饥饿感是动物摄食行为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下列有关饥饿的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感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B、饥饿感的形成属于非条件反射C、饥饿感的形成过程与神经调节无关D、饥饿感驱动摄食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在饥饿的时候,喝饮料和吃馒头哪种方式能快速升高血糖?为什么? 删除编辑

【单选题】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A.对象性B.动力性C.多样性D.社会性

以下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的有哪些?A.“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性。”B.“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C.“完全与动植物一样,人也是一个自然本质。”D.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通常处于饥饿状态,它们通过产生____来应对。A.Endospores 芽胞B.Persisters 休眠细胞C.Starvation proteins 饥饿蛋白D.所有选项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