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甲由外国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2005年10月8曰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6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6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6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A.2005年10月8日B.2006年1月15日C.2006年3月20日D.2006年10月5日

国内企业甲由外国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2005年10月8曰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6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6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6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

A.2005年10月8日

B.2006年1月15日

C.2006年3月20日

D.2006年10月5日


相关考题:

甲境内企业由乙国外投资者收购60%的股权,并于2006年10月12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7年1月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7年3月3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30%的款项,于2007年9月10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乙取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决策权的时间为2007年3月30日。 ( )

甲外国投资者收购乙境内企业40%的股权,乙企业变更为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对乙企业在被并购前既有的债权、债务的享有和承担,正确的表述是( )。A.由甲外国投资者承继B.由乙境内企业享承继C.由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承继D.由甲外国投资者按照的40%比例承继,乙境内企业按照60%的比例承继

国内企业甲被外国投资者乙收购60%的股权,于2007年10月12口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延期支付后,乙于2008年1月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8年3月3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30%的款项,于2008年9月10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乙取得丙企业决策权的时间应当为2008年3月30日。 ( )A.正确B.错误

国内企业甲由国外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1999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0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0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0年10月 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公司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A.1999年10月8日B.2000年1月15日C.2000年3月20日D.2000年10月5日

国内企业甲由外国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2004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5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5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5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A.2004年10月8日B.2005年1月15日C.2005年3月20日D.2005年10月5日

建海公司是一家国内企业,2008年10月1日由外国投资者张某收购51%的股权,并于2008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改名为荣丰公司。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张某于2009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9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9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张某取得荣丰公司控股权的时间是( )。A.2009年1月15日B.2009年3月20日C.2009年10月5日D.2008年10月8日

2007年4月25日,外国投资者甲收购国内企业乙51%的股权并将其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按照经批准的协议,甲于2007年5月1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2007年10月4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2008年3月16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规定,甲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为( )。A.2007年4月25日B.2007年5月10日C.2007年10月4日D.2008年3月16日

国内企业甲由外国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2006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7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7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7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对丙的控股权的时间是( )。A.2006年10月8日B.2007年1月15日C.2007年3月20日D.2007年10月5日

国内企业甲由外国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2005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6年1月l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6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6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A.2005年l0月8日B.2006年1月15日C.2006年3月20日D.2006年10月5日

国内企业甲由国外投资人乙收购51%的股权于1999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0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0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公司应在( )之前支付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A.2000年10月8日B.2001年10月8日C.2002年10月8日D.2004年10月8日

外国投资者甲收购国内企业乙51%的股权于2003年10月8日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甲于2004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4年3月20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4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A.2003年10月8日B.2004年1月15日C.2004年3月20日D.2004年10月5日

2004年8月,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丙与丁达成协议,将其在A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丁,甲、乙均不同意。下列解决方案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是( )。A.由甲或乙购买丙的股权B.由甲和乙共同购买丙的股权C.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无权将股权转让给丁D.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有权将股权转让给丁

2016年6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将甲公司持有的丁公司20%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总价款为7亿元,乙公司分为三次支付。2016年支付了第一笔款项2亿元。为了保证乙公司的利益,甲公司于2016年11月将其持有的丁公司的5%股权过户给乙公司,但乙公司暂时并不拥有与该5%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和利润分配权。假定甲公司、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对该股权转让于2016年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将实际收到的价款确认为负债B:将实际收到价款与所对应的5%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损益C: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作为或有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D:将转让总价款与对丁公司20%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损益,未收到的转让款确认为应收款

甲企业于20×9年6月20日取得乙企业10%的股权,于20×9年12月20日进一步取得乙企业15%的股权并有重大影响,于2×10年12月20日又取得乙企业40%的股权,开始能够对乙企业实施控制,则企业合并的购买日为( )。A.20×9年6月20日B.20×9年12月20日C.2×10年12月20日D.2×11年1月1日

甲企业于20×9年6月20日取得乙企业10%的股权,于20×9年12月20日进一步取得乙企业15%的股权并有重大影响,于2×10年12月20日又取得乙企业40%的股权,开始能够对乙企业实施控制,企业合并的购买日为( )。A.20×9年6月20日B.20×9年12月20日C.2×10年12月20日D.2×11年1月1日

2×15年6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将甲公司持有的丁公司20%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总价款为7亿元,乙公司分为三次支付。2×15年支付了第一笔款项2亿元。为了保证乙公司的利益,甲公司于2×15年11月将其持有的丁公司的5%股权过户给乙公司,但乙公司暂时并不拥有与该5%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和利润分配权。假定甲公司、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对该股权转让于2×15年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将实际收到的价款确认为负债B.将实际收到价款与所对应的5%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损益C.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作为或有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D.将转让总价款与对丁公司20%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损益,未收到的转让款确认为应收款

(2016年)2×15年6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将甲公司持有的丁公司20%的股权转让给乙公司,总价款为7亿元,乙公司分为三次支付。2×15年支付了第一笔款项2亿元。为了保证乙公司的利益,甲公司于2×15年11月将其持有的丁公司的5%股权过户给乙公司,但乙公司暂时并不拥有与该5%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和利润分配权。假定甲公司、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对该股权转让于2×15年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将实际收到的价款确认为负债B.将实际收到价款与所对应的5%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损益C.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作为或有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D.将转让总价款与对丁公司20%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损益,未收到的转让款确认为应收款

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了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未对股东对外转让股权作出约定。1年后,甲欲将其在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丁,乙、丙不同意。下列解决方案中,符合公司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A.由乙或丙购买甲欲转让给丁的股权B.由乙和丙共同购买甲欲转让给丁的股权C.乙和丙均不愿意购买,甲无权将股权转让给丁D.乙和丙均不愿意购买,甲有权将股权转让给丁E.乙、丙均主张购买的,应当按照股权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2004年8月,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丙与丁达成协议,将其在A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丁,甲、乙均不同意。下列解决方案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是()。A、由甲或乙购买丙的股权B、由甲和乙共同购买丙的股权C、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无权将股权转让给丁D、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有权将股权转让给丁

国内企业A由英国投资者B收购51%的股权于2005于11月9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C。经审批机关批准后,B于2006年2月16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60%的款项,于2006年4月21日支付购买股权总金额30%的款项。于2006年11月6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B取得C控股权的时间是()。A、2005年11月9日B、2006年2月16日C、2006年4月21日D、2006年11月6日

甲、乙、丙共同出资组建了A有限责任公司,之后,丙与丁达成协议,将其在A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丁,甲、乙均不同意。下列解决方案中,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A、由甲或乙购买丙的股权B、由甲和乙共同购买丙的股权C、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无权将股权转让给丁D、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有权将股权转让给丁

甲企业于2001年1月1日收购了乙公司66%的股权,购买成本为800000元。2001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0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60000元;2002年乙公司发生亏损50000元,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甲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2002年12月31日甲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账户的余额应为()。A、800000元B、860000元C、793400元D、824000元

单选题国内企业甲由外国投资者乙收购51%的股权于1999年10月8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经审批机关批准后,乙于2000年1月15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50%的款项,于2000年3月20日支伏了购买股权总金额20%的款项于2000年10月5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取得丙控股权的时间是( )A1999年10月8日B2000年1月15日C2000年3月20日D2000年10月5日

不定项题65.关于股东甲的股权转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乙丙具有优先购买甲的股权B向戊公司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2/3同意C若乙丙不同意戊购买甲的股权,乙丙需出资购买D若乙丙不同意甲转让给戊股权,甲就不无法转让

单选题国内企业A由英国投资者B收购51%的股权于2005于11月9日依法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C。经审批机关批准后,B于2006年2月16日支付了购买股权总金额60%的款项,于2006年4月21日支付购买股权总金额30%的款项。于2006年11月6日支付了剩余的购买股权款项,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B取得C控股权的时间是()。A2005年11月9日B2006年2月16日C2006年4月21日D2006年11月6日

多选题甲、乙、丙三人于2018年2月1日设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甲和乙各自持有A公司30%的股权,丙持有A公司40%的股权。公司经营了一段时间后,甲决定将其持有的A公司20%的股权转让给股东乙,剩下10%的股权转让给丁,公司章程中对股东股权转让没有相关规定。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甲向乙转让股权,丙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B甲可以向丁自由转让股权C甲向乙转让股权,不需要经过丙的同意D甲向丁转让股权,需要经过乙、丙的同意E甲向丁转让股权,乙、丙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单选题甲、乙、丙共同出资组建了A有限责任公司,之后,丙与丁达成协议,将其在A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丁,甲、乙均不同意。下列解决方案中,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A由甲或乙购买丙的股权B由甲和乙共同购买丙的股权C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无权将股权转让给丁D如果甲、乙均不愿购买,丙有权将股权转让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