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9岁,因“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复查”来诊。患者吸烟20支/天×20年,口腔检查:右下6探诊深度5~6 mm,叩痛(-),松动(-),出血指数1~2,软垢指数1,颊侧、舌侧根分叉病变Ⅱ度,根分叉区较多软垢堆积,牙龈红肿。此时应首先考虑进行的治疗有A、牙周手术治疗B、重新进行牙周基础治疗C、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间隙刷D、建议患者戒烟E、拔除患牙F、检查是否存在咬合创伤提示 患者第2次复诊时,已减少吸烟,口腔卫生良好,右下6颊侧根分叉处探诊深度仍为5 mm,出血指数1~2,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可选择的术式有A、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B、植骨术C、根向复位瓣术D、截根术E、分根术F、半牙切除术提示 评估患者情况不适合作牙周再生性手术,考虑进行翻瓣术以暴露根分叉区。选择翻瓣术术式时主要考虑的事项包括A、牙周袋底与膜龈联合的关系B、角化龈宽度是否足够C、牙髓活力状况D、是否需要进行骨修整E、进行手术的牙位和部位F、龈瓣复位的位置提示 患者右下6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翻瓣术应选择A、改良Widman翻瓣术B、嵴顶原位复位瓣术C、根向复位瓣术D、冠向复位瓣术E、Widman翻瓣术F、改良Widman翻瓣术或根向复位瓣术

患者男性,39岁,因“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复查”来诊。患者吸烟20支/天×20年,口腔检查:右下6探诊深度5~6 mm,叩痛(-),松动(-),出血指数1~2,软垢指数1,颊侧、舌侧根分叉病变Ⅱ度,根分叉区较多软垢堆积,牙龈红肿。此时应首先考虑进行的治疗有A、牙周手术治疗

B、重新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C、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间隙刷

D、建议患者戒烟

E、拔除患牙

F、检查是否存在咬合创伤

提示 患者第2次复诊时,已减少吸烟,口腔卫生良好,右下6颊侧根分叉处探诊深度仍为5 mm,出血指数1~2,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可选择的术式有A、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

B、植骨术

C、根向复位瓣术

D、截根术

E、分根术

F、半牙切除术

提示 评估患者情况不适合作牙周再生性手术,考虑进行翻瓣术以暴露根分叉区。选择翻瓣术术式时主要考虑的事项包括A、牙周袋底与膜龈联合的关系

B、角化龈宽度是否足够

C、牙髓活力状况

D、是否需要进行骨修整

E、进行手术的牙位和部位

F、龈瓣复位的位置

提示 患者右下6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翻瓣术应选择A、改良Widman翻瓣术

B、嵴顶原位复位瓣术

C、根向复位瓣术

D、冠向复位瓣术

E、Widman翻瓣术

F、改良Widman翻瓣术或根向复位瓣术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22岁,因刷牙出血,牙齿松动半年就诊。无全身疾病。牙周龈上、龈下洁治后,临床检查见左下颌第一磨牙颊侧中央仍有7mm深牙周袋,探诊出血。 如右下后牙咬合不适半个月。检查:探针可进入6根分叉区,且探诊后出血。诊断为根分叉病变。该病变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是A.牙松动度B.叩诊C.探诊和X线片D.扪诊E.视诊

男,56岁,刷牙时牙龈出血20余年,下前牙松动1年。检查:全口牙石++,牙龈中等程度红、水肿,探诊出血,普遍牙龈退缩2~3mm,下前牙松动Ⅰ度,探诊深度6mm,其余牙探诊深度普遍4~7mm。如果该患者接受牙周治疗后症状消退,但6个月后,又出现了牙龈出血,疾病复发,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要特别注意的是A、需要全身药物治疗B、给患者开碘甘油,患者自行上药C、重新洁治D、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及菌斑控制E、进行手术治疗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快速进展性牙周炎B、成人牙周炎C、边缘性龈炎D、牙周脓肿E、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慢性牙周炎经过龈下刮治治疗几周后,方可牙周探诊检查A、深刮后1周B、深刮后3~4周C、深刮后6周D、深刮后2周E、以上均不正确

患者男性,50岁,因“牙龈出血2年余,牙齿松动2个月”来诊。口腔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差,龈上牙石(+++),色素(++),牙龈暗红色,肿胀明显,无明显溢脓,探诊出血(+),龈下牙石(+),多个牙探及大于6 mm深牙周袋,左下1、右下1牙松动Ⅰ度,左下6牙根分叉病变Ⅱ度。全身情况无特殊。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菌斑性牙龈炎B、侵袭性牙周炎C、慢性牙周炎D、牙周脓肿E、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针对患牙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控制菌斑B、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C、牙周袋及根面局部药物治疗D、牙周手术治疗E、待松动牙自行脱落后修复

患者女性,25岁,因“左下种植体松动”来诊。口腔检查:左下6种植体松动Ⅰ度,探诊深度4.5 mm,黏膜红肿明显,余牙全口口腔卫生差,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牙周探诊深度4~6 mm。为确定牙槽骨吸收情况,应进一步检查A、咬合检查B、邻牙情况C、叩诊D、X线片E、锥形束CT(CBCT)F、染色检查应进行的治疗包括A、塑料器械或钛刮治器清除种植体周围菌斑牙石B、可以使用超声清除种植体周围牙石C、其他牙行龈上洁治和刮治D、使用漱口水E、甲硝唑全身给药F、拔除种植体患者进行种植治疗的时机最好是在A、彻底控制牙周炎后B、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后C、患者能够熟练掌握菌斑控制情况后D、一般是在牙周治疗后2~6个月E、一般是在牙周治疗后2~6周F、患者有良好依从性,能定期复查

患者男性,46岁,因“口腔大面积糜烂6个月”来诊。口腔检查:口腔大面积糜烂,双侧翼颌韧带、软腭见鲜红色创面,尼科利斯基(Nikolsky)征(+),探诊试验(+),考虑诊断是 A、寻常型天疱疮B、多形性红斑C、类天疱疮D、副肿瘤性天疱疮E、大疱性疾病

患者男性,25岁,因“右下后牙松动”来诊。口腔检查:右下6松动Ⅲ度,牙周探诊深度(PD)为8~10 mm,根分叉病变(FI)颊侧、舌侧Ⅲ度,牙龈红肿明显,全口口腔卫生情况较差,牙龈红肿,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5~7 mm。X线片:右下6牙槽骨吸收过根尖。若考虑右下6拔除后种植,种植时机的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包括A、拔牙3个月后,待牙槽骨修复完成B、牙周治疗,炎症完全消除后C、口腔卫生维护好D、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E、拔牙6个月以后关于右下6种植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因患牙周炎,不管骨量如何,都不应该行种植修复B、骨量不足时考虑引导性骨再生或下牙槽神经解剖术进行骨增量C、牙周炎应彻底控制D、软组织量不足时考虑游离龈移植术E、邻牙松动时,应全面考虑,视疗效及感染控制情况决定是否保留种植治疗后,复查主要评估内容不包括A、种植体及天然牙周围的软硬组织健康状况B、种植体稳定性C、修复体完整性和稳定性D、菌斑控制及牙周控制情况E、全身健康状况

患者女性,22岁,因“牙齿松动1个月”来诊。口腔检查:口腔卫生情况一般,上下中切牙及下侧切牙松动Ⅰ度,探及牙周袋约5 mm,余牙无明显松动,右上6、左上6、左下6、右下6牙可探及牙周袋约5 mm,探诊出血(+)。 X线片:前牙区牙槽骨吸收达牙根1/2,右上6、左上6、左下6、右下6牙槽骨角形吸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菌斑性牙龈炎B、慢性牙周炎C、侵袭性牙周炎D、牙外伤E、颌骨肿瘤该病主要致病菌为A、牙龈卟啉单胞菌B、中间普氏菌C、具核梭杆菌D、齿垢密螺旋体E、伴放线放线杆菌

患者,女,19岁,因牙齿黄,咬硬物出血求治。自述从小牙黄,老家地区人普遍牙黄。口腔经常出血,但无自发出血。口腔异味重。检查:口腔卫生差,全口牙石Ⅱ°,牙龈红肿,探诊出血,附着丧失2~3mm。经协商后患者同意牙周治疗后瓷贴面修复。一般牙周基础治疗后修复时机是A.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3~5天开始 B.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5~7天开始 C.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2~3周开始 D.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4~6周开始 E.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6~8周开始